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你不知道的希特勒:博学
勃列日涅夫:念错讲稿还
韩愈《原道》之解读
《唐虞之道》与早期儒家
儒家传统中的启蒙精神在
老百姓不知道的官场重地
【史料】恩来同志在中共
因收听敌台被判重刑 《
 现代花木兰 张明 负伤
最新热门    
 
《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

时间:2009-4-17 23:17:40  来源:文学报
当时还想,如果再搞一次“文革”,那《读书》杂志肯定逃不开了。按“文革”那一套,又是批斗,又是交代思想活动,搞到最后,账肯定弄到自己头上了。不搞“文革”就好说了,这个责任不该由我来负。

引而不发,就是这样做,其实,“引而不发”还不能算是最理想的表达。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词儿,来告诉我们年轻的编辑们该怎么做。比如,我去崇文门那里,总要路过北京市委、市政府大门口,门前经常有好多人,为了什么房产的事情请愿。我想了,这些事儿在当年的英国、美国都发生过,尤其是英国。把这些事情写出来,不用作什么结论,聪明的读者一看就明白呀。

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后又成为《读书》杂志主编的沈昌文自称并非知识分子,只因在文化出版界执役多年,知道一些事情,故自号“知道分子”。读沈公所述过往,除了感佩他在风浪中的淡定以外,更可细细体味其中隐现的文化之“道”、历史之“道”、人生之“道”。如评论家黄集伟言:“沈最恰切的身份其实是一个‘思想经纪人’。……貌似嬉皮笑脸,但内藏诚恳;确乎玩世不恭,可其实行端坐正谨严不苟。”

1

到了1980年初,《读书》杂志已经办起来半年多了。我去“商务”的事情也差不多了,内部已经明确了,就差正式宣布了。范用来找我谈,要我到《读书》去。我问他原因,他语焉不详,只说《读书》现在缺少一个中层的骨干。需要一个人来帮他摆平日常的局面。我说,我考虑一下。我所谓的考虑,就是去问陈原。陈原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去《读书》。

我记得,我编的第一期《读书》,是1980年的5月号,3月发稿。我到了那里才知道,的确是缺少一个调节关系、起润滑作用的角色。当时鼓吹思想解放,史枚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很大的一个功劳,就是《读书》杂志创刊号上的《读书无禁区》。那篇文章的标题是他改的,作者原来的标题要软一点,叫“读书也要破除禁区”。他说要“破除禁区”,没有说“无禁区”。史枚老先生一改,就成了“读书无禁区”。他坚持这样的想法、做法,谁都不能改变。可是办杂志的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能改变,这样办不成呀!所以就需要一个能发挥润滑剂作用的人。我以弟子身份伺候史枚老先生,比较谈得来,跟陈原也比较熟,可能会好一些。我去之后,也确实做了一些调节工作。

《读书》创刊号除了《读书无禁区》那篇影响很大,还有一篇,就是责备海关扣书太多的来信。批评文字总让人家不高兴,往往需要善后工作。所以,有这么一个人,又是党员,又好像主持工作,又善于作检讨,不断到上级机关去作检讨。我正好属于这样一个身份。为批评海关的事儿,我也确实去国家出版局作了不少检讨。以后还不断地出现被认为是有问题的文章,我就不断地去作检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