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正文
马氏庄园三女儿 孙中山
胡蝶之女回忆:1966年嫁
川岛芳子之妹回忆没落皇
傅斯年回忆《新潮》和《
朱敏丈夫刘铮回忆:初见
毛泽全媳妇回忆:毛泽东
朱德女儿朱敏在苏联和德
好友回忆章含之:她带着
章含之回忆:随乔冠华走
著名报人张颂甲回忆:我
最新热门    
 
女儿回忆:天津怎样培养了我父亲侯宝林

时间:2009-5-18 22:00:38  来源:光明网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能。于是,他又拜师学习单弦,潜心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流派的大鼓,下决心挽救一些濒临失传的曲种。他的努力得到当时著名戏评家——戴愚庵(娱园老人)的充分肯定。“相声名家侯宝林专擅杂学,有皮黄杂学、鼓书杂学、昆弋杂学。今又从某曲词家学得时调杂学,内容有新鸳鸯调、东乡调、靠山调等,集时调之大成,不久将露演云”(娱园按:时调已成广陵散,不绝如缕者,只靠山调一种耳,宝林能集大成,藉以流传久远,歌场之功臣也)。1943年,他还于广播电台现场播音时,反串过河南坠子。此外,拆唱八角鼓、莲花落、双簧、三人相声、四人相声、话剧,父亲都一一亲身实践了。1944年4月《游艺画刊》上说:“侯宝林国剧、评剧、鼓书、岔曲……无所不精,所唱莲花落之《锯大缸》尤为清脆可听云。”父亲曾说,他在天津这五年,就是边演边学,边学边改,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这五年,他从开场第六,一直成长到“大轴”(最后一个节目)。还被观众冠以“相声革命家”的称号。

父亲非常重视“舆论的监督”,对于善意的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父亲都会认真采纳。但对那些过于陈腐的观念,父亲也会置之不理。譬如:有位自称“眼镜先生”的观众说:“侯宝林上电台有时穿西服,此处似效法张傻子,然张已失败,望该艺员戒之!”另有:“侯宝林自年前忽然留起长发,油光的上台,好像某公司的职员,给观众的印象不如秃头秃脑的有意思。”对于个别观众的这类指责,父亲认为可以“不予理睬”。对于观众一贯的喜欢给艺人起“绰号”这一点,父亲更是不敢苟同。尽管在当时,演员一上台,观众齐呼该艺人的绰号,被当作是一种时尚。我曾留意过,当时知名的艺人几乎无一幸免,都被冠以各式各样的外号、绰号。一些娱乐报刊的记者,对于收集此类信息更是乐此不疲。除了艺人们的绰号,还有艺人们的生日、艺人们的爱好、用艺人艺事编的俏皮话等等,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当然,父亲明白,对于“衣食父母”是不可以有怨言的,于是,父亲编了一段“垫话儿”,表达了他的“心情”:“某某先生一天晚上与友人打牌,起一把清一色条子,和一四条满贯。霎时,对门打下一张一条,他老先生以为满贯和了,偏巧上家也和一四条。他把牌推倒,上家也把牌推倒。结果挨了个截和,急得脑筋迸跳。打了一夜牌,白天到燕乐看玩意,到厢里就睡着了。可是心里仍撂不下那把牌,睡着睡着撒呓障,就喊出——好‘幺鸡’!这时候我正上台,诸位先生以为喊我呢,就把‘幺鸡’这个头衔赐与我啦!您说多倒霉!”父亲用他的智慧表达了自己对旧社会这种不尊重艺人的陋习的不满。

1947年,天津有家报纸举办相声首席、副席的活动。结果,父亲荣膺首席。天津观众对父亲的偏爱,使他在短短数年间,赢得了一个相声演员前所未有的巨大荣誉。但即使如此,观众在表达他们爱心的同时,也还是铁面无私地指出他表演中的瑕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