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文怀沙反对孩子背经书 
国学大师的世纪人生:刘
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之谜
国学大师梁启超:只有打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
“教授的教授”陈寅恪: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
《国学举要——儒卷》序
这一次的国学热(2)
这一次的国学热(1)
最新热门    
 
国学热存在认识误区 混淆与传统文化界限

时间:2009-4-18 15:51:21  来源:光明日报

国学即中国的学术。但是,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本无所谓“中国的学术”与“外国的学术”之分。故从理论上讲,当今世界的学术领域有多广,中国学术的范围就有多大。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虽然当代中国的学术和国际的学术已经“接轨”了、“交融”了,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的学术没有自己的特点, 早已和世界的学术混同了。所以,在我看来,所谓“国学”或“中国学术”,其实就是指中国的传统学术。

国学的范围十分宽广,但我们仍不难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这些规律,也可以说是国学的民族特点,主要是:

其一,国学是与道德教化紧密结合的,具有道德优先、重“道”轻“器”的倾向。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切实用的、物质的层面都不在学术首先考虑的范围之列。《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中国传统学术一直强调“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甚至将“做人”放在“做学问”之前,以为“做学问”是为了更好地“做人”,是为了修身养性,培养完美的人格。

其次,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否则,学无根柢,必遭人鄙弃。而无论治“小学”、“史学”,还是“经学”,又都必须讲求“征实”,实事求是。史学著述既要求“实录”,“经学”亦强调“实学”与“实践”,对纯理论的探讨缺乏兴趣。

国学以上特点,都具有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双重意义。如,学术与道德教化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促使学者加强道德人格的修养,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另一方面却妨碍了学术的独立发展,使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学术差不多始终处于道德和政治教化的附庸地位。

国学虽属于中国传统学术,却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时下中国社会正在兴起着的一场广泛的“国学热”就是明证。那么,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场“国学热”呢?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这场“国学热”,并非是一场真正的“国学复兴运动”,而只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热”,它并不能必然带来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繁荣。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是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或对象,对这个特定的领域和特殊对象展开的学术研究才是“国学”。而在迄今为止的所谓“国学热”中,很多人只是热衷于参道礼佛、游览名胜古迹、练习琴棋书画和气功武术、祭祀拜祖和穿着汉服、诵读经典、等等,并且将这些现象视为“国学复兴”的表现。其实不然。因为“国学”乃“学术”,而“文化”则“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泰勒语)“学术”可以包含在“文化”之内,但并非所有的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