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包拯幸有贤内助 唾沫喷
包  拯
包拯--刚正不阿 执法严
古代也要 回避  大义灭
包拯
最新热门    
 
包拯上表请留唐州知州(图)

时间:2009-11-27 11:44:02  来源:大河报
法第一人,且博闻强记,前朝典宪,今朝诏旨敕文,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答谢文书,均能倒背如流,一字不误,堪称真宗朝的一本活字典,深得真宗信任。不过,在真宗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赵安仁却因“站错队”被罢了官。

    在后宫嫔妃中,真宗深爱刘妃。刘妃不仅温柔美丽,且生性机敏,通晓书史,对国家大事也颇具见识。真宗批阅文件,刘氏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难,刘氏总能提供恰当的建议,故此令真宗既爱恋又信任。其时真宗皇后已去世多年,真宗有意立刘妃为皇后,但他深知此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刘妃出身贫寒,曾嫁给一位银匠,偶遇还是襄王的真宗,得到宠爱。真宗是真心爱她,并且终生感情不变。为了让刘妃坐上皇后宝座,真宗煞费苦心,他试图得到参知政事赵安仁的支持,不料赵安仁却坚决反对此事。真宗龙颜不悦,权臣王钦若又从中挑拨,真宗即罢了赵安仁的官。后来刘妃终于坐上皇后宝座,并在真宗去世后主持朝政12年。总算宋朝皇家比较宽仁,赵安仁才没有倒大霉,因此赵尚宽没受牵连就算不错,并没沾老爹多少光。

    赵尚宽曾任平阳知县,一次邻县十几个“大囚”越狱脱逃,“杀居民,将犯境”。尚宽命“公安局长”趁这些暴徒还没进本县之时,火速赶去缉捕,因为此时那些人最为懈怠,没有防备,结果“悉获之”。后来他升任忠州知州,仍表现出众,重大政务善寻头绪,紧急事务则处变不惊,政绩卓然不凡。嘉二年,他因全国考核第一,被朝廷寄予厚望,调任唐州知州。面对当时要废唐州为县的汹汹朝议,赵尚宽很不以为然:“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在别人看来,唐州是积重难返,但在赵尚宽看来,唐州却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

    但唐州毕竟榛莽遍地,百废待兴,从何处着手?什么样的支点能撬动已沉寂百多年的唐州?想必当初赵尚宽也“如坠五里雾中”。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走访父老,翻阅地方史志,赵尚宽终于发现一条重要的线索:唐州原本有过发达的水利灌溉体系!西汉时,召信臣、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这两位后来入了汉代《循吏传》的官员都廉洁干练,他们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造福南阳,被合誉为“召父杜母”,父母官一词即由此而来。而召信臣所修陂渠体系,主要在唐州境内,昔日百姓称之为“召渠”。如果找到其故迹,水利乃农业之本,农业乃经济之本,经济乃百业之本,兴修水利无疑能成为复兴唐州的关键!如果能找到召信臣水利体系加以恢复,不仅可以免去勘察设计之劳,还可以大大节省挖渠工程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

    赵尚宽按捺住内心的兴奋,继续查找史料,寻找更多信息,终于找到了一张召渠图。循着这张图提供的线索,他在榛莽荆棘中长途跋涉,摸清了湮没在草莽中的召渠故迹,于是请求朝廷派出军队,疏浚召渠的干渠和三个水库,很快兴修了能灌溉万余顷农田的水利工程。

    整修召渠的消息,在中原大地不胫而走,很多流散到各地的唐州人闻讯喜归故土,赵尚宽又指导他们开挖十多条支渠,转相引水灌溉、排涝。一年后,“四方之民来者云布”,“淮之南、湖之北”,乃至湖南长沙一带的人纷纷前来。赵尚宽请示朝廷,按照人口多少,将荒田分给前来的百姓,又引进南方高产稻种,用官款贷给百姓买耕牛,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拓荒,到第三年,唐州人口增加了万余户,“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的原野,逐步变为万顷良田。至此,“唐之土不可贱取”,地价已经升值不菲。这一年,唐州周边皆因大雨形成涝灾,唯独唐州因水利工程完善,能灌能排而获得丰收。随着农业的复兴,唐州饲养业、商业也逐渐兴旺,“船漕车挽负担出于四境,一日之间不可为数”。

    唐州奇迹般的复兴,令不少百姓对赵尚宽十分崇拜,他们为自己的知州修建生祠,供奉他的画像,每逢节日前去膜拜,为他祈福祷祝。

    倾倒名臣誉满天下

    在赵尚宽出任唐州的第三年,苏轼服丧期满,由四川返回京师开封,途经唐州,震惊于此地神奇的变化,不禁诗情大发,写下《新渠诗并序》,自愿为赵尚宽“招怀远人”做广告:

    “新渠之水,其来舒舒。溢流于野,至于通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问谁为之?邦君赵侯……侯谓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