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明万历帝 北斗七星 葬式
最新热门    
 
七星岭七星岩斗转星移(图)

时间:2009-12-11 12:14:06  来源:大河报
>    景日昣是一位好的史记者,他的《颜题》,不但是其人格官格的写照,亦是高要县的宝贵遗产。其云:“风自堂,余以名县治也,题其柱曰:本是秀才,甘惯清贫,一尘不染,廉犹易;除做县令,值此冲衢,百口皆调,抚甚难。二堂颜曰视如,题其柱曰:书生不解事,但禀天地你我之知;下吏鲜称名,惟凭走卒儿童有口……题于署门曰:十载空怀鸠鹄(斑鸠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黄鹄脸上没肉,面容憔悴——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消瘦,此乃景日昣进士及第10年之自况),一朝恐负牛羊。”更让他心怀敬畏的是,他觉得知高要一县,是他冥冥之中的一个归宿。其《七星岩》云:“岩在城北六里……七峰离立,不相连属;门若贯珠引绳,璇玑回转,峰皆中空向南……一小者名阿波岩,北向;大岩当中央,有南北二门,前后相通,是为菘台石室,其顶穹隆如盖,高数百丈,上开天井,云气可以直出……李北海所书景福二大字,在大岩口,其画痕,尚可扪(摸)也……余独异岩名菘台,义不可解;菘古嵩字也,嵩高为五岳之长。诗曰:菘高维岳;说文:菘嵩通用。嵩高山去端(端州,即肇庆)五千里,何所借义而命名也。余常推求其意,嵩山通名二室,曰:太室、少室,以其下多石室故也。菘台亦称石室山,古人名义,当有取尔。余嵩人也,别号嵩崖,来宰斯土,当有夙机。又异北海书景福于岩口,与登游无涉,何所触而书。余顾姓心动,其将有造福于此邦人士乎……庚辰冬,手书刻于岩壁,曰:‘南山有台,景行仰止’,盖有寄也。”

    “景行仰止”,是心有所寄,自是一语双关。究其因,盖“余嵩人也,别号嵩崖,来宰斯土,当有夙机”;“余顾姓心动,其将有造福于此邦人士乎”。

    衍圣公孔广棨作《景宗伯传》,称高要县百姓为其建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祠)以祀,不正是表彰他在高要的“景行仰止”吗?其云:“令高要甫三月,厘弊雪冤,民大悦服。邑旧有水怪,每乘风雨,时涨洪涛,为民害,没溺者甚众。尝夜半以水患告惊,公招舟排浪而入,朝服(官服)立崖上,誓捐躯以扦患(治理水患)。水势辄退,民获安堵(筑起了‘景福围’坝,今尚存景福围纪念亭),高要民即于公立处,建生祠以祀(今厚载祠,尚存),至今水患不作。大吏(肇庆府知府)上其绩行,取为侍御(京畿监察御史)。”

    《诗经》云“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景福”,也就是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理想——七星岩大岩刻李北海(即李邕,唐代著名书法家)的景福,无关登游,可谓肇庆人的千年愿景。

    至少,景日昣在端6年,带领他们实现了部分梦想。

    为学“逍遥”嵩溪

    嵩山是景日昣生命的起点,也是他生命的终点。

    在高要县,景日昣以“风自堂”命名县署。37岁,在肇庆七星岩畔,他开始走上其“恐负牛羊”的政治生涯;63岁,正值自己政治生命的辉煌时期,他告老还乡,在嵩山南麓七星岭下,构筑逍遥庄,任教嵩阳书院,以培养后生为己任,开启了其人生最后10年的学术生命。

    肇庆七星岩,嵩山七星岭——真是无巧不成书。

    顺治年间韩作栋撰《七星岩志》:七星岩在肇庆府高要县城北,一名崧台,一名定山,故此书又名《定山石室志》也。该志本明王泮所撰,作栋因而重修,吴绮又为之润色。然有关考核者,寥寥无多。

    由此观之,七星岩、崧台,不是景日昣的“创造”,至少在其知高要县之前,它们业已存在。

    康熙二十一年,耿介撰《嵩阳书院志》,其“七星岭”云:岭自玉柱峰蝉联而下,凡起七顶,若七星然;其尽处开一小幛,为书院后屏。其“七星泉”云:泉在书院(之北)里许,在七星岭下;七孔相连,清冷澄澈;或云旧紫虚谷地,宋枢密张昇尝隐居于此。

    景日昣康熙三十五年知高要,《嵩阳书院志》成书亦在其前。

    景日昣离开高要,在七星岭下构筑逍遥庄前,即康熙五十四年,撰《说嵩》,其云:(嵩阳书)院之后为紫虚谷,有紫虚观,谷因观名也,为贺兰栖真所居……谷在七星岭下,亦名七星谷。有泉数泓,涌于谷底。昔人以砖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