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范仲淹赈灾一流 以工代
范仲淹及其部分作品
有史以来天地间的第一流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三十四、庆历兴学记──
有史以来天地间的第一流
进退皆忧范仲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进退皆忧范仲淹
范仲淹
最新热门    
 
范仲淹火线办教育(图)

时间:2010-1-5 12:52: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公元1040年,范仲淹在陕西延州(今延安附近)办起了教育。此刻的陕西,其实早已安放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

    当是时,西夏集结兵马,频频袭扰边境,在北宋朝廷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数十年未生战事的边境,军队松散如沙,战斗力低下,在西夏铁骑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延州,地处战火最烈处,看北面,三十六个军事寨堡均被西夏大军扫平,瞧东西,四百里屏障荡然无存,这里显然是孤城一座。

    此时迫在眉睫的事,是修建防御工事和加强军队训练,尽快增强边境守军的防御力。范仲淹携一纸调令,赶来担任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主要的任务毋庸置疑,那就是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至少要守住延州。这些事,他在做。换了别人,也会做。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办教育。

    范仲淹办教育的爱好应该与幼年记忆有关。据《范文正公集》所述,公元1009年,范先生21岁,在长白山醴泉寺僧舍读书,每天就着咸菜吃四块稠粥,如此苦读三年。后又到应天府书院读书五年,通过刻苦学习,范仲淹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独木桥,走上了仕途。在教育中深深受益的亲身经历给他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有了一定能力之后,范仲淹便开始操办起兴建学校、广育良才的事业。

    公元1015年,范仲淹进士及第,被分配到司法系统工作,掌管讼狱和审理案件。本来自己的岗位业务和教育毫无关联,但他却一门心思地惦记着兴建州学。作为以法律为业的公务员,要插手教育行业,终归属于越俎代庖,好在宋朝社会风气开放,范先生办的又是好事,并未遭到什么拦阻,于是他得以遍访周边名儒,“得名士三人为师”,给当地学子授课。再后来,范仲淹调动工作,赶赴江苏当了一县之长,终于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不再有越位之嫌。范仲淹一面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一面着力兴学,一年左右就建成了学校。

    范仲淹认为,要治理国家,特别是救治处于问题堆儿里的国家,康庄大道只有改革一条,而培养人才,又是走在这条大路上的头等大事。他说:“天下治乱,系之于人,得人则治,失人则乱。”至于人才匮乏,归根结底在于“教育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教育。

    范仲淹一生奔波,调动可谓频繁,而兴办教育的初衷却始终未变。在他到苏州当官后,便筹划修建苏州府学。本来,范先生在苏州买了一块地皮,地段好,风水佳。据清朝道光年间的《苏州府志》记载,此地“高木清流,交荫环鲡”,甚至有人说若是在这里盖了宅子,将来一定门丁兴旺人才辈出。范仲淹听后丝毫不以为意,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念,反倒将地捐出,用作府学建筑用地。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