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长寿是件利器——司马家
司马光坚决不相信李建成
晋武帝司马炎传位兄弟司
司马迁冷看刘邦惜项羽?
秦始皇不是暴君 司马迁
“罢黜百家”的“过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彪
司马德麟
史学绝唱的作者-司马迁
最新热门    
 
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图)

时间:2010-1-22 10:40:51  来源:黄河新闻网
>    我们去看地形图,河津与韩城隔河相望,这段黄河,正是相传大禹治水凿开的禹门口黄河出口,它紧靠河津境内的龙门山,故名“龙门”。

    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汉代孔安国的《尚书传》记载:“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元和郡县志》记载:龙门县,秦置为皮氏县,汉为河东郡。后魏太武帝改皮氏为龙门县,因龙门山为名。

    那么,“河山之阳”又该怎样理解呢?

    根据我国古代传统的阴阳学说,“山南、水北为阳”。河津居龙门山之南,符合“山南为阳”。

 
    我国古籍文献凡单称“河”,就特指黄河,其支流称×水,现在也称×河如洛河、渭河、汾河等(长江支流则都称××江)。河津位于山西南境黄河南段以北,即“南河之北”。例如河津县的耿乡,曾是商朝祖乙的都城,北魏《水经注》就特别指出,“耿乡在黄河之北”,并没有因为它距离“南河”较远,距离“西河”更近而称“黄河之东”。因此,以水而论,河津自然是“水北为阳”。当然,河津西面也紧靠黄河的南北走向那一段,但“阴阳”主要是根据在水南或水北来划分,如一池湖水,春天水面的北面先行融化,南面后融化。东西两面就没有这种差别,可见古人划分阴阳是很有道理的。对不能以水的南北划分的,才以东西来区别。而阴阳的区别,又是以“东为阳,西为阴”,与帝王面南而坐的“左为阳,右为阴”,“男左女右”,都是一脉相承。著名的青铜文物“虢季子白盘”铭文中“薄伐猃狁,于洛之阳”,就是记载了一次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地点在洛水南北向一段的东面,故称“于洛之阳”。可见,按照在河的东西方向来划分,也是东为阳,西为阴。因此,河津既是龙门山之阳,又是黄河之阳,并称“河山之阳”,这是司马迁对河津地理位置的精确概括。

    司马迁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学者之一,他在《史记》中明确论述了六家学术流派,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其中第一家就是阴阳家。因此,司马迁对我国传统的阴阳学说自然是融汇贯通,用“河山之阳”来描绘河津地理,是极为明确而简略的。     

    因此,司马迁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应该是确指河津,表述少年时代曾在河津从事耕作和放牧。但是,司马迁为什么会离开祖居之地,迁居到河津呢?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记载民俗称:“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当时这几个地区,比较靠近匈奴不断进犯的区域。至今紧靠陕西省韩城市南面的合阳县还有一个“防虏寨乡”,这个地名显然还遗留着把周边少数民族称作“胡虏”那个时代所建造军事营垒的历史信息。司马迁的少年时代,汉朝还没有进入对匈奴全面反击的时期,身居太史令的司马谈有可能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将家族迁于河津,虽一河之隔,却有了黄河天堑,足以有效地阻挡匈奴铁骑,家族更为安全。为司马迁取名“迁”,是否暗喻司马谈在司马迁出生前后家居迁徙之意呢?

    陕西韩城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属魏国,至今那一带还有许多魏长城遗迹。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到“晋”时多称“我”,透露着对文化传统深厚的幼年成长所在之河东的深厚情感。

    据《史记》记载,司马迁的远祖因避晋国内乱而到达少梁,少梁属于后来三家分晋其中的魏国,就是现在的韩城。

    2006年2月24日,河津人大副主任任罗乐与张瑞珍赴河津固镇村邵家岭,在乡赵先生帮助下,于一座窑洞旁水龙头基座中,发掘出一通石碑,已断为两截,且有数行字迹损毁,但有关“司马迁”的文字仍然清晰可辨。经市博物馆马鹏亮、周德俊现场鉴别,确认元代石碑,运回市博物馆收藏。

    该碑为固镇村古兴教寺遗碑,刻于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碑文题为“创修上生院记”,由元朝从五品官员“奉训大夫陕西奉元路(西安)府判段循撰”文。碑文中“佛者……咸得皈依之河津,古龙门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