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上木场:盛京城的一大源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是
千年房事:形势比人强
曾国藩轶事:因天赋不高
荒唐事:中国史上十大不
寻访京城藏式建筑与藏字
五十年代的北京城保卫战
王军霞谈当年往事:出走
李自成进北京城就变土匪
袁隆平超级稻背后故事:
最新热门    
 
京城事:虎字地名寻踪(图)

时间:2010-2-11 12:13: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p;  根据吴先生所写的碑文,北京“西郊多山,亦多古刹”,是香客们向往的地方。但是,上山进香要经过一些丛林,旧时常有猛虎出没,十分危险。为了保佑香客平安,人们在去西山的要道旁边,建立虎庙,进行“祓禳”,也就是一种除灾的祭祀。后来,虎庙倾圮,只留下了“老虎庙”这个地名。20世纪50年代,在老虎庙建设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劳动关系学院的前身)的新校址,出土了古庙中的石虎。虽然虎头已有漶蚀,但吴先生评价它“造型古朴简练,神雄气厚,非近世剔透之作,殊可珍贵”。后来,石虎就保存在学校当中。刚才我在亭子南边看到的那尊雕塑,一定就是它啦!真要感谢劳动关系学院对文物的保护,感谢吴作人先生对古迹的介绍,使后人能了解到老虎庙的传奇历史。 

    海淀区三虎桥:原有明代古桥,桥头有三只精美石虎

    从劳动关系学院出来后,我又坐上118路电车,在终点站“紫竹院南门”下车。附近有一条小河沟,河道并未完全冻结,由西南方向而来,通过涵洞流过紫竹院路,再向东北方进入紫竹院公园。我查过资料,这条小河名叫双紫支渠。当年,曾有一座石桥横卧在河道之上,人称“三虎桥”,古时候也称“神虎桥”。

    传说,三虎桥的两端,最初各有两只精美的石雕老虎镇守,一共四只石虎。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其中一只石虎在半夜跑了,这样就成了“三虎桥”。这个故事,给三虎桥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几百年来,地名一直没变,《宛署杂记》、《日下旧闻考》对它均有记载。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作有《三虎桥》诗:“狠石怒趁人,风声夹秋雨。马惊左右顾,桥滑路难取。”描写了在风雨中骑马经过三虎桥的艰难场面。

    早年,石桥南边有个小村庄,因桥而得名,叫做“三虎桥村”。改革开放以后,村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职工宿舍楼。我在网上查到,当时有些住户还见过桥头的石虎,据说是三只栩栩如生的卧虎。可以想象,它们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气派!可惜,20世纪80年代,紫竹院路要拓宽至70多米,三虎桥因此被拆除。在旧桥东侧,新建了一座暗河式公路桥,双紫支渠就从桥下的涵洞流过。

    昔日的三虎桥,就这样消失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幸好,还留下了“三虎桥”这个地名,为后人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海淀区老虎洞胡同:有“小大栅栏”之称,现已融入北四环路

    北四环路北边,有个“中关村西”公交站。现在,这里已经是繁华地带,大楼鳞次栉比,道路车水马龙。可在十几年前,这一带还主要是平房,属于海淀镇。中关村西站旁边的北四环路,那时还是条胡同(当然没有现在那么宽),名叫“老虎洞”,和朝阳区那个地方同名。老虎洞胡同曾是海淀镇最繁华的商业买卖街,人称“小大栅栏”。

    据《海淀古镇风物志略》一书记载,当年在老虎洞西口路北拐角处的利顺祥烟铺后院,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小洞,洞中有一座小土地庙,放置了一尊用汉白玉雕刻的老虎,非常精致漂亮。后来,人们就把这条胡同称为“老虎洞”。其他的书上,也有说是两尊石虎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胡同附近是畅春园的遗址,园林殿宇月台丹陛御道下,有一条拱形涵洞,称为“老虎洞”,胡同因此而得名。

    旧时,老虎洞胡同两侧店铺林立,生意兴旺,有义兴当铺、吴德利茶庄、祥凝斋、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铺、一盘磨香蜡铺及各类饭馆。顾客不仅有本镇人,附近中关村、保福寺、成府、蓝旗营、六郎庄等地的村民,以及燕京大学(后来被北京大学取代)的师生,都经常来这儿购物。由于规划中的北四环路从这里经过,老虎洞附近很早就开始拆迁。2000年底,北四环路全线通车,老虎洞胡同也彻底融入了都市的道路之中,消失不见了。

    不过,在海淀桥东北角的绿化带中,我找到了一座被栏杆围起来的小平房,青砖灰瓦之间,镶嵌着红色的大门、窗框与窗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岳升阳先生告诉我,这里原是一座“前店后家”的店铺。现在,前面的门脸都拆光了,留下的是后面的住房。在车流的喧嚣中,在高楼的包围中,它静静地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