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白塔
最新热门    
 
白塔寺周边胡同的前朝旧迹(图)

时间:2010-4-15 11:14: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白塔寺夹道

 

    多少年来,去部委上、下班的日子里,从平安里到三里河,放着平坦的大道我不走,偏偏每日骑着车,专拣着曲折的小巷穿行,日久天长,京城里白塔寺那一带的胡同,我谙熟于心中,串胡同成了我的一个嗜好。这样做不光是为了在夏日里避开炎热的骄阳,顺着胡同的墙根踩着老槐树的浓荫,多得一份“花阴凉儿”,也不光是为了在冬日里躲开呼啸而来的西北风,闻着烧饼和油条的香气,扑进温柔的避风港。更主要的是白塔寺那一带的胡同,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动着我。

    ■胡同名字的指向令人生出离奇的想象

    听听吧,光是那些胡同的名字,就让你生出无限的遐思,对称的宫门口“东岔”,“西岔”,对称的“东廊下”,“西廊下”,西边的“福绥境”,东边的“翠花街”,北边还有个“狮子府”每一个名字似乎都隐喻着什么。这么大的地界儿,莫非过去这里有宫殿?

    最初的猜想就没有错,尘封的史籍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元代这里是“天师府”,明代这里是“朝天宫”。哪有什么“狮子府”,“狮子府”就是“天师府”的讹传。三百年前的北京人就挺幽默,“天师府”愣给叫成了“狮子府”,“狮子府”又被叫成了“狮子胡同”。

    虽然没有狮子,但却看到了“麒麟”,在东廊下一座北房的后厦墙上,赫然地镶着一块“麒麟阁”的刻石,工整、遒劲的笔锋,不像是庸人所为。那刻石从我看到它起,几十年了,一直默默地静卧在墙中,每当我从它旁边经过,顿然对幽深的胡同生出几分离奇的想象。

    这里曾经有过麒麟阁么?麒麟阁,该是一座什么样的阁?几年前,曾在晚报上看到一位老者撰文,说这三个字像是元人赵孟頫的字。我对赵孟頫的字没有研究,果真如此,它该是元代天师府的遗留物了。元代,在京城大的寺庙道观里多有赵孟頫的碑刻、题字,明朝的朝天宫是在天师府的基础上改建的,朝天宫的后身就保留着天师府的建筑。如此看来,赵孟頫的字出现在这里,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朝天宫毁于明天启年间,说来也是怪事,致饰巍焕,重檐巨栋三千间的宫殿,竟然一夜间“十三殿齐灾”,同时起火。那该是一场什么样的雷击?我对北京历史上诸多庙宇和宫殿的大火,心中总是存有疑问,是天灾还是人为,确实值得商榷。

    ■200多年前在宫门口一带,尚能看到庞大的朝天宫残留的废墟

    两百多年前,宫门口一带,尚能看到庞大的朝天宫残留的废墟。清乾隆中期的书中记到,“殿前甬道,绵亘数百武,砌石断续,犹见当时规制。”今日甬道、砌石,早已杳无踪迹。

    明朝的天启年,是明亡的前夜。内忧外患,国力衰败的明政府,不要说重新修建朝天宫,就连正常管理国家的能力也已丧失。朝天宫毁了,白塔寺的庙会照开,朝天宫紧挨着白塔寺,在北京城里,始终是商业繁华人口稠密之地。流动人口在焚毁的宫殿台基上,捡拾起地表的断石和残砖,搭建起“违章的”临时住房,朝天宫东西两翼长长的廊房台基上,形成了彼连的住房,彼连的住房又迅速演化为胡同,胡同索性就叫东、西“廊下”。

    疮痍满身的明政府,顾不得再去规划和管理这片地区。绵亘的砌石,遍地的残碑,被当作基石,被砌入墙体。简陋的屋舍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朝天宫不复存在了,巍峨的宫殿从北京人的记忆中抹去了。如今,很多北京人已经不知道,这里曾经有个朝天宫,更不知道朝天宫是个什么宫。

    南京也有个朝天宫,那一年,我在山东工厂上班,开着卡车去南京拉货,跟车采购员的哥哥家,就住在朝天宫的旁边,车到了南京,那位采购员探亲心切,就拉我住在了他哥哥的家中。像北京的宫门口东岔、西岔一样,那也是一条窄窄的小巷,摇摇欲坠的小木楼,楼板踩上去“咯吱吱”作响……南京的朝天宫,在水西门莫愁路的旁边,是个响亮的地名。那次,是我唯一和朝天宫的一次亲密接触,遗憾的是,那时我不知道朝天宫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