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白塔
最新热门    
 
白塔寺周边胡同的前朝旧迹(图)

时间:2010-4-15 11:14: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怎么回事,当然也不曾想到要进去看它一眼。我和朝天宫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南京的朝天宫是朱元璋诏令建的,北京的朝天宫是宣德年间诏仿南京旧制改建的。朝天,是朝见天子之意,朝天宫是演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地方,别小看这种习仪,封建王朝的礼仪极其繁琐,就是靠着这繁琐的礼仪,皇权才被烘托到极致。

    皇宫每年有三大节令是要隆重庆贺的,那就是元旦、冬至、万寿节。明朝,每逢三节之前,文武百官都要在朝天宫演练一番,这种举国上下的盛大庆典,不事先演练一定是要乱了阵脚的。我见过一幅清代宫廷画家执笔,宫廷雕刻家执刀制作的“康熙万寿盛典图”版画,那是一幅鸟瞰照片式的巨幅写真版画。北京城的街道处处经坛高筑,彩旗飞扬,从西郊的御园到皇宫,百官分队而列,望阙磕头,好一幅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的画面。

    我们再看看《大清会典》的一段描述:万寿节那天,从五鼓时分起,满朝的文武官员就开始忙活,銮仪使在太和殿前布置着仪仗,乐部率和声署在支设钟磬架子,仪制司官员在太和殿里陈列百官贺表,内阁中书在陈列笔砚。天刚蒙蒙亮,文武百官就在鸿胪官的引导下,按官位的不同品级,由不同的门进入皇宫,在宫内指定的位置站好后,礼部官员二人去乾清门,奏请皇上,此时午门之上钟鼓齐鸣,在礼部官员前导和内大臣及持枪持刀侍卫后扈之下,皇上的乘舆,从乾清门起驾后,经保和殿至中和殿小坐,接受侍班导从官三拜九叩礼后,又在侍班导从官及礼部、内大臣官员的前导后扈之下起驾至太和殿,乘舆刚一到太和殿“中和韶乐”作,皇上升宝座,导从官就位立,乐止。

    銮仪卫官至中阶,三传鸣鞭,三声清脆的鞭响后,“丹陛大乐”起,鸿胪官引王公、百官各就拜位跪下,宣表官从殿左门入,捧表正中北面跪,大学士二人左右跪,宣表官宣表,乐暂止,宣表完,乐作,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退下,又引外国使臣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引退,复立位。赐群臣坐,诸王公由殿左、右门入,大学士由殿左门入,就位,内大臣各就本位立,均跪,行一叩礼,坐。赐王公以下,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和外国使臣茶,受茶及坐饮毕,皆行一叩礼。銮仪卫官传鸣鞭,三鸣鞭后,皇上起驾还宫,“中和韶乐”作,鸿胪官引百官依次退出。

    至此,一场皇上生日,百官朝贺的礼仪结束了。皇上只在金銮宝座上坐了一小会儿,没说一句话,也没做一个手势。文武百官们则从清晨站立或跪拜着到了正午,所谓的放松,是文武百官被赐茶的场面,那是皇上象征性的恩典,诚惶诚恐的几百名官员捧着烫手的香茗,再好的茶还能品出滋味么?此刻他们除了感激,就是多加着一份小心,万一有个闪失,茶杯盖要是掉在地上,那就是御前失礼,绝非小事。

    明、清的礼俗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样的朝拜活动,明朝是由内官组织完成的,清朝则由外廷官员完成。庞大的朝拜活动,不亚于一场组织严密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容不得出半点差错,什么时间鸣钟,什么时间响鞭,什么时间奏乐,奏什么乐,宣表官捧表,宣表的路线图,百官站立的位置,跪拜的位置,进出的大门,都有严格的规定,都按照亘古不变的皇家礼仪沿袭下来。主持者想得更是周到,甚至像太和殿的门槛太高,保不齐哪位年迈的大臣绊上一脚,这样的小事都要考虑进去。所以演习是必要的,朱元璋一踏上皇权的宝座,就诏令建一座专门演习礼仪的宫殿,这成了明朝的制度。

    ■明末清初之际朝天宫遗址已逐渐演化为一条条的胡同

    现在,宫门口东岔已是熙来攘往的集贸市场,昔日的宫门是什么样子我只能去想象。

    五百年前,每逢盛典的前两天,当晨星还高悬在天空时,千官拜舞的演习在金碧辉煌的朝天宫开始了,朝天宫内传出钟磬声,“锵锵”的冠佩声,和匆匆的脚步声。真是,“凤阙未瞻朝拜礼,龙宫先试汉威仪”。

    盛典需要演习,天子与朝臣的任何接触都有严格的礼仪,官员们把一生中很多精力耗费在掌握各项礼仪之中。习仪,是他们步入官场所必须温习的一项功课。

  &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