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鸿宝浮沉:大盂鼎、大克
沈阳故宫:大清襁褓问沧
王蒙《夏日山居图》轴(
顾铮:大众摄影中的19
王蒙:我的政治经历
[中国1909专栏09] 大清
王蒙:《道德经》与中国
王蒙出自传反思:当初做
郭凤莲:大寨铁姑娘二次
王蒙
最新热门    
 
王蒙:大观园里的政治内幕(图)

时间:2010-4-23 23:45: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能得到自由,和家人团聚,第二能配个小子,和自己的阶级弟兄相结合,这本来是最理想的事情,但是变成了最大的灾难。例如金钏,因为贾宝玉跟她开一些不雅的玩笑,金钏就跟他讲环哥和彩云的事,有些涉嫌污秽的话,王夫人在那里假寐听见了,所以起来“啪”地给了金钏一个嘴巴,然后说下午通知她家里人领回去。金钏立刻就投井了。晴雯的出局也是这样,晴雯受到袭人、王善保家的等谗言的迫害,被赶回家,后来就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奇观,就是丫环“不奴隶,毋宁死”。

    我觉得值得我们非常沉痛地考虑两点:第一,封建价值思想观念的控制非常厉害。如果一个奴才被主子轰出来,被辞掉,这太丢人,活不下去;第二,虽然她们在贾府是丫环、是奴婢,但是她们的生活比个体劳动者好许多。《红楼梦》里有两次相关描写,贾宝玉一次到袭人家,一次到晴雯家,她们的住宿、饮食条件都非常差。而在贾府,这些丫环虽然没有人身自由,但是仍然分享一点贵族的特权,分享着贵族所吃的东西和所见到的世面,这和被

    赶回去配个小子、每天劳动的生活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这是《红楼梦》里表现出来的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我们没办法仅仅从理论、概念上分析,我们必须面对事实。

    2.奴隶的三六九等

    中国封建社会,服务是要资格的。从伺候贾宝玉这一点上看,谁能给贾宝玉倒茶,谁能给贾宝玉端饭,谁能给贾宝玉叠被、铺被,谁能给贾宝玉扇扇子,谁能帮贾宝玉换裤衩,这都有级别限制的。所以,《红楼梦》里的奴才关系也很复杂。

    3.老资格奴隶的失落

    《红楼梦》里面还表现出一些老资格奴才的失落感。一个是李嬷嬷,因为她给贾宝玉喂过奶,是贾宝玉的奶妈,所以她到处摆资格,出一些洋相,做一些很不好看、很不得体的事。还有一个是焦大,焦大当然有一股正气,他揭露一代不如一代,贾府现在是“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最后贾府的人就命令别的奴才,往他嘴里塞马粪。

    贾母是经过世面,是充满警惕的,是外松内紧的,她嘴里说是一个老废物,可实际上心里有数。

    ■《红楼梦》里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

    首先是贾母。总的来说,贾母很会享受,特别聪明,平常却装傻充愣。可是她有几次突然口出恶言。一次是贾赦看中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要娶她作小老婆,被鸳鸯拒绝了。贾母听说以后,突然动怒,非常凶恶,她用手一指,王夫人、薛姨妈、贾宝玉、探春等人都在,说我就知道你们算计我,你们就没安好心,我就剩这么一个比较信赖的人,你们还要把她抢走!这非常奇怪,贾母脾气很好,跟这些主流人物关系都极好,她为什么突然动怒?突然显出凶恶的样子呢?而且她说的话连她最信赖的主流人物全伤了,这是值得注意的。这说明贾母是经过世面,是充满警惕的,是外松内紧的,她嘴里说是一个老废物,可实际上心里有数,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家族日大,看管不过来,肯定有猫腻,但有些猫腻她还是需要的,要维持这个局面,但是她心里不放心。

    《红楼梦》写得也非常深刻,遇到这个情况大家都傻了。结果探春说,老太太,您也气糊涂啦,大伯子讨小老婆哪有跟兄弟媳妇商量的,怎么赖到母亲身上呢?这时贾母生完气以后,觉得不妥,她不能把这些人都得罪了,所以她就说,我真是糊涂了,你们也不提醒我,并责怪宝玉和王熙凤。这件事瞬间发生两次戏剧性变化,一是贾母突然动怒,一是她一经提醒立即收回来,有放有收,得心应手,但是仍然暴露了她很警惕的一面。

    第二个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是王熙凤。前面已经讲到她的精明,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骄纵、以权谋私。下面再讲几个例子。

    一是贾母给凤姐过生日,凤姐酒喝多了,想回去换件衣服,结果这时贾琏和鲍二家的在家胡搞,贾琏派了两个丫环在门外望风。第一个丫环远远见到凤姐,扭头就跑,凤姐说站住,她还跑,后来站住了,凤姐过去就正手一个嘴巴,反手一个嘴巴,然后还要拿出簪子来扎她的舌头、嘴巴。王熙凤在“该出手时便出手”这一点上毫不含糊。这时,第二个丫环赶紧过来说正要向您报告呢,这是一个投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