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西方根据需要看中国
“百战将军”张云逸:抗
根据对偶要求,与“孙行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
67年西方间谍刺探我西北
根据史实、孝庄和多尔衮
黄克诚回忆第三师战史和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
根据对偶要求,与“孙行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
最新热门    
 
西方根据需要看中国(图)

时间:2010-7-8 11:10: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历山大里亚城(现在埃及靠近地中海的城市),各自单独把《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当把各人的译本汇聚在一起,居然大体相同,这个译本被称为“七十子译本”。七十子译本跟中国的编年史比较接近,所以当时在中国的传教士就用这个版本调和与中国编年史的冲突。公元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拉丁世界时,又把它翻译成拉丁文,拉丁文本是官方正统文本,据此认为大洪水发生在基督诞生前2300年,于是,人类历史的开端要比中国晚好几百年。可是,欧洲都使用这个教会官方钦定的文本。随着中国历史知识逐渐深入人心,它逐渐成为欧洲人冲击《圣经》体系、批判《圣经》哲学的一个武器。中国历史的长度打破了《圣经》在人们心中的垄断地位,帮助欧洲人走出《圣经》世界观。所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知识对西方走出中世纪、启蒙思潮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一方面跟全世界做生意,但是不赚钱;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到欧洲,帮着欧洲走出中世纪,建立新社会。      

    ■西方解读中国之三:借重与放弃

    中国知识主要在政治领域改变着欧洲,耶稣会士对中国政治的理想化描述令17世纪末以来的欧洲知识分子着迷,成为他们反思本国社会与政治状况并探索改革方向的参照系。英国的文官制度基本上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启发,这是中外公认的。当时欧洲走出中世纪,建设新社会,反思本国在神学体制统治下黑暗的中世纪,探索改革的方向,中国的开明政治,皇帝采纳听取大臣意见的做法、民本思想、和谐社会的观念,儒家的道德观念,中庸的观念等等都成为他们反思本国政治的一个参照系。

    比如,伏尔泰曾将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儒家道德五幕剧”,把场景从春秋时期移改到成吉思汗时代,剧本的结局是成吉思汗在红颜知己伊达美的祈求和劝告下,归附了儒家道德,兵临北京城下而放弃攻破城池,接受了儒家倡导的道德文化。

    当然,欧洲毕竟是在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无论如何开明、如何盛世,它终究处在一个旧的社会制度框架下不能自拔。当欧洲社会改革模式在借鉴吸收中国因素的情况下,日益成形、日益成熟,中西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明显,就不得不放弃中国模式。因为时代在变化,欧洲整个社会观念也在变化。

    那么,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如何采取应对之策的呢?晚明盛清,朝廷对待西方的政策经历了从明末开海、清初禁海到白银流入的阶段。

    在清朝初年,由于当时郑成功反清,包括南明朝廷在东南沿海还有些势力,因此采取禁海、迁海(把沿海居民迁走)政策,限制海外贸易,直到1684年收复台湾之后才开海。禁海导致的结果很严重,使东南沿海的外向型经济萎缩。当然,走私依然存在,全世界依然在跟中国做生意,官方白白损失了许多关税,老百姓平空添了很多麻烦和危险。最近一二十年,西方学术界认为,在鸦片战争之前,整个世界贸易中心在中国,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居当时世界的首位。

    但贸易禁令使得赴东南亚的出海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中外贸易只能主要在中国本土进行。本土贸易的不利之处是,中国商品通常以远远低于本身价值的价格出售给来华外商,结果是17—18世纪中国贸易虽处于顺差,但实际获利却大大低于处于逆差地位的西方国家(主要是英国),这无疑使中国商人损失充足的商业资本。可以说,中国一方面跟全世界做生意,但是不赚钱;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到欧洲,帮着欧洲走出中世纪,建立新社会。就是在这200年里,中国开始落后,中西位置完全颠倒。

 

    伏尔泰是对中国非常赞美的一个思想家,他鲜明地把中国树为欧洲的对立面。中国在遥远的古代便不断探索各种技艺和科学,并且达到很先进的水平。

    ■西方解读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