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小峰:梁文道《噪音太…
最新热门    
 
黄晓峰:陈平原谈大学中文系

时间:2009-7-7 15:23:24  来源:不详
那些遨游书海的学子;但反过来,现当代文学与当下思想潮流的紧密联系,则使其显得生气勃勃,仍有独特魅力。还有一点,就是写作能力和学术训练之间的差异,比如,学楚辞汉赋的,我们只要求你阅读、理解和阐释;学现代诗就不一样了,除了接受知识,还可能激发灵感,追摹前贤。

  之所以单挑出“现代文学”这一学科,谈论其兴衰起伏,那是因为,现代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不同于传统,主要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古典文学内部结构的变化,此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戏曲,如今成了教学的重点;第二,“厚古”但不“薄今”,开设专门课程,讲授近世乃至当下的文学;第三,为中文系学生开设外国文学课程,要求其“放眼世界”,而不仅仅沉湎于传统中国。

  

  外国文学教学是怎么处理的?

  陈平原: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中文系学生应该研习外国文学方面的课程,以便在世界文学的大视野中思考“中国问题”。问题在于,谁来教,怎么教。老北大有个很好的传统,中文系老师给外文系学生讲中国文学史,外文系老师给中文系学生讲外国文学史。给外系学生讲课,难度大,必须派好老师。可这个传统,后来难以为继。很简单,大家都想把好老师留下来,教本系的学生。这么一来,又开始互相挑剔对方派的老师不好。再到后来,要不中文系自己培养外国文学教师,要不改为专题性质的选修课,要不以比较文学专业开设的若干课程取而代之。目前的状态是,必修课的课时有限,政治课又不能减,各专业都力保自己的当家课。越是好大学,专业性越强,中文系里的外国文学课,于是变得“妾身未明”,处境颇为尴尬。我担心的是,这么发展下去,中文系学生的趣味与学养是否会变得太狭窄。当然,你不开课,喜欢文学的学生,照样也会阅读很多外国文学名著。但课程设置与个人爱好,有很大的差异;从长远看,制度性保障还是很重要的。

  

  横向地看,我们大学的中文系与港台以及国外的文学系有什么差异?

  陈平原:北大百年校庆时,曾组织了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各专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我说看不出差距,因为根本没法比。跟哈东亚系比,那没有意义,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本国语言文学教育跟外国语言文学教育,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要比就得跟耶鲁英文系比,跟巴黎第四大学的法文系比,跟东京大学的国文系比,跟莫斯科大学的俄文系比,可这又一时三刻说不清楚。这话后来常被人引用。

  我想强调的是,本国语言文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