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书林一枝:关于黄裳
李大钊关于城市建设的构…
关于“清华简”的几个疑…
联合国召开关于经济危机…
关于征集“庆祝新中国6…
关于幸福,我们知道什么…
最新热门    
 
关于《老北大讲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时间:2009-7-15 14:26:53  来源:不详

  不久前读到陈平原先生的一篇文章《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该文对上世纪初北京大学的文科教学尤其是讲义的风行,做了非常细致的披露和分析。他说:(老师授课)“很少采纳通用教材,而喜欢临时印发讲义,这是老北大的一个传统。”殊不知,临时印行讲义成本高,也随意,校方曾试图纠正,但未能实行,原因估计有二,一是授课的老师多为鲁迅等一批有个性的大腕,校方无可奈何,还有就是这些腕儿多为江浙人,没有讲义学生根本无听懂。所以,无形中形成了“北大讲义”的风气,也奠定了北大学术与教育的百年根基。

 

  最近又看到一套新印行的《老北大讲义》(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7月出版),共21本,洋洋400多万言。让我一口气饱览了北大百年以来积蓄的学术精华。这套书内容非常丰厚博杂,涵盖了文学、史学、艺术、哲学、新闻及一些边缘学科,颇有“百科全书”阵势,其中有我们熟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还有傅斯年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史学方法导论》、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孟森的《史讲义》、崔适的《史记探源》,以及许地山的学名著《陈那以前之因》等,有些则是1949年以后第一次再版,如杨昌济的《西洋伦理学史》、许之衡的《中国音乐小史》、徐宝璜的《新闻学》,后者被誉为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山之作。

 

  傅斯年做过北大代理校长,学生时代当过学生领袖。他性情耿直,是一位教育活动家,而在学术上更是开一代先河的大学问家。《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他在北大的课程讲义,后由他的学生、历史学家何兹全(著有《中国古代社会》)整理出版。其中的《夷夏东西说》一文奠定了他天才的大师级地位。美籍考古学家张光直评价说:“这篇文章以前,中国古代史毫无系统可言。”这部书“成为一个解释整个中国大陆古史的一把钥匙”。而他的“史学就是史料学”的理论则充分体现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史学方法导论》中,他借鉴了德国实证主义学派创始人兰克的思想,认为一切历史著作都是不可靠的,要明白历史真相,只有穷本溯源,研究原始材料。他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在该书的《考古学的新方法》一文中他强调:“历史这个东西,不是抽象,不是空谈……历史的对象是史料,离开史料,也许可以成为很好的哲学与文学,究其实与历史无关。”傅斯年的这个观点在当时史学界影响非常广泛,但是他的自相矛盾之处也留给后人不少争议。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