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书林一枝:关于黄裳
李大钊关于城市建设的构…
关于“清华简”的几个疑…
联合国召开关于经济危机…
关于征集“庆祝新中国6…
关于幸福,我们知道什么…
最新热门    
 
关于《老北大讲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时间:2009-7-15 14:26:53  来源:不详
>

  朱希祖的《中国史学通论》被认为是中国史学史最早的讲义。作为章太炎的学生,朱希祖既继承了老师的治史精华,又吸收了西洋史学理论;既重视历史史实的考据,又强调历史哲学的重要。这是他与傅斯年不同的地方。所以有人讲,在现代史学的建设中,就方法论而言,朱希祖的理论无疑代表了一种正确的治学方向。

 

  相较傅斯年和朱希祖,与章太炎是同门兄弟的崔适在北大绝对是个另类,也体现了蔡培时期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据冯友兰先生回忆:他讲课就是抱着他的书,一个字一个字念,非常枯燥无味。虽然讲课不在行,70多岁了还要人搀扶着来上课,但是他扎实的学问,尤其是那部用传统的经学研究考证历史的讲义《史记探源》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史记》的珍贵的文字。后来,胡适开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里面没有司马迁的原著《史记》,却有崔适的《史记探源》。足见这本书的价值。

 

  无独有偶,与崔适相比《清史讲义》的作者孟森的怪异有过之无不及。据张中行先生回忆:“(孟森上课)眼永远在讲义之上,不往讲台下看,他只会写,不会发挥,所以所谓讲课就是念讲义,认真,准确,一字不差。”这恰好是他治学治史的真实写照,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的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的先河。当时的学生经常开他的玩笑,说现时白菜多少钱一斤他不知道,可是成化或雍正年间,谁打谁一个耳光,他必记得清清楚楚。在这套书中,编者选了他的《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后者虽是残稿,但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对清先世源流和八旗制度的考订,则更是史实详尽,论析缜密,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之作,孟森也被公认是中国近代清史研究的奠基人。

 

  在《老北大讲义》中,文学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傅斯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许地山的《印度文学》、黄节的《诗学诗律讲义》、吴梅的《诗词通论曲学通论》,以及桐城派的后期大师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方法》等。傅斯年在史学上的成就已经说过,他的文学功底也是少有人可匹敌,书中的《诗经讲义稿》一部分更是近现代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是国内最早的文学史之一。上世纪初,中国还没有现成的文学史论著,而日本却率先编出了一部中国文学史,这给林先生很大刺激,于是他集中差不多一百天的时间写完了这部《中国文学史》。虽然这部书受到郑振铎等文学专家的质疑,认为它过于保守,但是,它毕竟完成于清代,对之后的新文学秩序的形成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开创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