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语》译话:学而时习…
黄燕生:《论语》学研究…
最新热门    
 
《论语》译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时间:2009-7-16 12:06:22  来源:不详
方向走,而西方的文化则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关于中西文字,他又说:“中国的文字不够准确这一点,假如在写法律是一个缺点的话,写诗却是一个优点。”他还问我翻译了晏几道那首“自别后,忆相逢”的词没有,我说译了,送他的那本书里就有。他翻开书来一看,看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就说不对,他记得是“桃花扇底风”。我说有两个版本,哪个版本好呢?两个版本的第一句都一样,说歌舞通宵达旦,本来高照楼中心的月亮,已经落到杨柳梢头上,仿还舍不得离开,要停留在柳梢头上多看一会儿似的。那第二句就有两种可能:一种说:唱歌累得扇子都扇不动,连桃花扇底下都没有风了。这种解释显得准确,但桃花扇只能说是画在扇子上的桃花,不是实物,而第一句“杨柳楼”却不是楼名,而是环绕楼心的树木。这样一来,“桃花”和“杨柳”就不是对称的实物了。如果说“扇影”呢,那却可以把桃花理解为实物,月光把桃花的影子留在扇子上,留在风中,而歌舞通宵达旦,杨柳梢头的月亮已经落下,桃花在扇子上、在风中的影子都看不见了。可见夜已深了,天快亮了。两种说法,哪一种更模糊,更适宜于写诗,更能表达“自别后,忆相逢”的乐趣呢?

 

  后来杨振宁为我的《逝水年华》英文本写序的时候说:“久别重逢真是一件乐事。”这就说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 由之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