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韩浩月:中国文化得了“…
以虔诚之心作严谨之文—…
叶小文:唱响民族正气歌
中国文艺界人士纪念文联…
中国文字博物馆首批入藏…
季羡林生前从未发表过的…
港台散文:同文同种同情…
“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学研…
图文:百名女子参加穿高…
李国文:苏东坡的口福 …
最新热门    
 
李国文:洋货的故事 探秘舶来品的历史渊源

时间:2009-7-23 17:57:26  来源:不详
  西汉张骞,辗转十数年,出使西域;东汉班超,率三十六骑,打通丝绸之路,这些古代的外交家,真是值得后人敬佩,在增进邦交联系、加强中外友谊的同时,还将异域他乡的土特产品,设法移植中华本土,落叶生根,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现在,人们脑海中对冠以“胡”的食物或用品,已毫无“洋货”的感觉了。

 

  我一直以为晚香玉这种花卉,大概是中国本土所产。读了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方晓得大谬而特谬,敢情也是舶来品,而且引进中华已是晚至清代的事了。徐珂在笔记中是这样写的:“晚香玉,草木之花也,京师有之。种自西洋至,西名土必盈斯。康熙时植于上苑,圣祖爱之,赐以此名,后及于江、浙矣。暮开朝敛,香颇烈,入夜尤馥郁,故有此称。亦谓之月下香。”此花到了夜间,就会散发出浓烈馥郁的香味,在北京植物园里种有此物,可惜它散发花香时,已经闭馆,只好孤芳自赏了。“倚栏小摘幽芬袭,簪入云鬟正晚妆”,这是清代诗人对这种花卉的描绘,看来,旧时那些深宅大院,颇有种植者,现在的单楼里,怕是找不到这种花卉了。

 

  鲁迅说“拿来主义”,毛泽东说“洋为中用”。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有自信心的民族,是绝不怕对外开放,更不怕引进“洋货”。但是,生产性的引进,开发性的引进,是对民族有利、是对国家有益的。相反,也应该看到,像贾府里满坑满谷的洋货,像和珅府上堆积如山的舶来品,这种消费性的引进,也是咸丰以后的满清政权,急转直下、走向衰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别看“洋货”与“国货”,只有一字之差,还是很有值得琢磨的道理在内。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