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时间:2009-7-27 15:19:47  来源:不详
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

 

张国刚(清华大学教授):清华是个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来办国学院,这本身就是吸收西学来建设自己的文化

 

解说: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任,三位导师性格各异,但都大名鼎鼎。四大导师中陈寅恪最晚到校,而且在当时并不出名。

 

陈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导师,一说是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推荐,还有一说是梁启超提名的,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番舌战。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校长说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

 

黄延复(清华大学校史专家):他的意思就是说,清华聘教授国学研究院的教授,怎么能连个著作都没有,连个学衔都没有呢?梁启超先生说,没有学术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他说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解说:1926年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这一年他刚满36岁,师生们惊叹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的一清二楚。他上课时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后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