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季羡林遗产大战,北大为…
《阅世心语》:听季羡林…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
寻找季羡林先生在京的几…
寻找季羡林先生在京的几…
王大可:品味季羡林的“…
叶匡政:无视传统丧葬之…
作为翻译家的季羡林
上海书店新推纪念版《季…
季羡林遗产风波追踪:前…
最新热门    
 
寻找季羡林先生在京的几个拐点 (2)

时间:2009-7-29 12:48:16  来源:不详
大钟寺——破解600多年大钟上梵文经咒,成就又一个顶峰

  季羡林先生从前门老火车站启程,离开了北京,这一去就是十年。在留德十年中,季羡林先生主要学习了梵文,而先生也将对梵文的研究视为他终身要走的道路。从此季羡林先生在梵文研究领域不断获得成就,而在这些成就中,破译大钟寺内收藏的永乐大钟梵文,堪称他学术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大钟寺位于北三环,这片地方也因为大钟寺的存在而被人们称为“大钟寺”。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寺内珍藏一口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而被老百姓俗称为“大钟寺”。

  大钟寺内的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的。此钟通高675厘米,最大外直径330厘米,重465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钟。不仅如此,永乐大钟最为举世罕见和引人惊叹的奇迹,莫过于在大钟的每一寸表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铸满了汉、梵教经文和咒语,共计23万多字。钟上的梵文经咒自铸成起,600多年从未有人破解,俨然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几百年来不断有人尝试破解,但是都一无所获,直到季羡林先生揭开大钟梵文经咒的神秘面纱。

  2001年季羡林先生亲临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首次揭示了永乐大钟梵文经咒的宗教含义。据季羡林先生介绍,永乐大钟上的梵文属于蓝蹉体,是一种拼音式的古代印度文字,其内容是表述佛教教义和规范。“蓝蹉”体梵文起源于11世纪南印度,主要在北印度、孟加拉和克什米尔等地使用,而在印度本国并不流行。但自13世纪经尼泊尔传入我国后却大行其道,尤其在我国古代西藏佛教中,蓝蹉体梵文咒语被敬如天书。每个梵文字符都是一个音节,多字合一联合表意。初步研究表明,永乐大钟上的梵文有三种,第一种是种子字,是一种能派生出多种意思的字符,做参禅观想用;第二类是陀罗尼,从发音和表意看,更像是咒语;第三类是曼陀罗,是种子字周围排列的图案。种子字就像供观赏揣摩的艺术字,陀罗尼是连成一串的梵文字符,曼陀罗是由种子字和艺术线条合成的小幅“文字画”。

  季羡林先生的研究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揭开永乐大钟梵文之谜也成了季羡林先生取得辉煌成就的又一顶峰,大钟寺也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而载入史册。

  北京大学——承载梦想和记忆的地方

  ■留存记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从1946年季羡林先生学成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直到他去世,都没有离开北京大学。可以说北京大学是承载了季羡林先生无限梦想和回忆的地方。在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学术研究成果,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如今,季羡林先生去世了,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设下灵堂,供人们祭拜。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而修建的。那天,我顶着严夏的酷暑,来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到那里去送先生一程。

  我从北京大学的东门进了校园,一路向西,由于北京大学校园里的路标十分完善,所以不用问人,顺着路标就一路找到了百周年纪念讲堂。这是一座十分朴实的建筑,在大讲堂的正门我看到“深切怀念季羡林先生”的标语。我走进了灵堂,老远就看到了季羡林先生的遗像挂在正中央。照片中先生在灿烂的阳光下向我们微笑,他的笑容是那样灿烂,而我却一阵悲伤。我向着照片中的季羡林先生三鞠躬,然后静静地退出。

  我决定到季羡林先生的故居去看看。

  ■找寻朗润园中季羡林先生故居

  季羡林先生的故居在朗润园。朗润园是北京大学教师的家属区,从北京大学的地图上看,朗润园在校园最北面。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清嘉庆年间为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赐园。永璘在嘉庆二十五年被封为庆亲王,所以春和园又俗称庆王园。到了道光末年,春和园转赐道光皇帝第六子奕昕,始改称朗润园。新中国成立之后,原来北京大学校园北面的镜春园、鸣鹤园、朗润园才被纳入校园,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部分。

  因为知道朗润园在校园的最北面,因此我从百周年纪念讲堂出来就一路往北走去。朗润园当中是小岛,周围是池塘。在小岛上有一块大石头写着“朗润园”三个字,我远远地看到这块大石头,就知道到了朗润园。于是我顺着池边的小路,一路向园子深处走去。在小路的东侧顺排着几栋黄色的简易楼,楼身上有编号,从8号起一直排到11号。11号楼后面的那栋楼身上没有号码,我开始疑惑,来之前早已打听好了,季羡林先生住在朗润园13号楼,我想这座没有编号的楼会不会就是13号楼呢?可是如果按照号码排列,这座楼应该是12号楼,那么13号楼在哪里?我四下张望着,并没有发现还有别的楼房。这可怎么办?我想找人询问,可是家属区里各个楼门紧闭,又鲜有行人往来。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一个阿姨经过,我连忙走上前去问:“您可知道13号楼在哪里?”阿姨马上用手指着西边说:“往西去,13号楼在西边。”顺在阿姨手指的方向,我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一座楼房,谢过了阿姨,赶快向西找去。我向西走不远果然看到一座黄色的略显陈旧的简易楼,楼身上赫然写着13的号码,我终于找到季羡林先生的故居了。

  因为小楼在朗润园的深处,这里人迹罕至,我在楼前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看到一个行人。季羡林先生住在一楼,门前有两个小院,但是围挡小院的藩篱已经倾倒在路边。季羡林先生自2002年离开朗润园外出就医,其间偶尔回来几次。失去了主人的看顾,小院里面原来种植的花花草草已经败落,而杂草却颇为茂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