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台湾:神职人员寻找保禄…
寻找季羡林先生在京的几…
寻找季羡林先生在京的几…
寻找季羡林先生在京的几…
女子发帖为病危丈夫寻找…
监控拍下儿子被掳 夫妻…
医院登广告寻找婴儿父母…
小伙发帖“卖身”寻找昆…
小伙发帖“卖身”寻找昆…
17岁少年为寻找刺激 一…
最新热门    
 
寻找湮没历史:破旧寒窑见证“天下廉吏第一”

时间:2009-8-16 17:38:17  来源:不详

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最著名的,当数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44岁入仕,从政二十余年,官至两江总督,以清廉著称于世。于成龙故居创建于清代早期,后其长孙进行了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8月8日,记者赶往方山,探访这位著名清官的故居。


  几眼破败老窑洞


  几经打问,在来堡村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处普通的农家院落。眼前的这几眼老窑洞,实在让人无把它和堂堂两江总督联系起来。与其说它普通,不如用“破败”来形容更为恰当。整个院子东西长约45米,南北宽近25米,如今还有人居住,闻讯前来的村干部说住着的是于家的后人。迎面3间窑洞,窑洞前有廊檐。往西还有4间窑洞,不过没有了廊檐,看起来很普通。 


      院子里有位老人正在拿着把锯锯木头。村干部说,老人叫于演怀,“据考证是于成龙的嫡十一世孙呢!”老人今年73岁,精神很好,平日做农活,甚至还在院子里养了蜜蜂。老人从小就住在这里,儿孙则住在旁边。 


  随老人走进他居住的窑洞,进屋右手就是土炕,炕后边是灶,典型的厨卧一体。进门刚坐下,老人就熟练地从一个破旧的木箱子里翻出一叠纸。仔细一看,是当地一名文史爱好者考证“于氏”和离石安国寺关系的资料。据其考证,于成龙曾在该寺读书六载。


  “修这窑洞,于成龙没有出一点力,全是家人修建的。” 


  ——于演怀


  “于成龙金头”的传说


  正史里,关于于成龙的去世是这样介绍的:1684年3月,康熙令于成龙巡视东海防务。于成龙扶病出巡,病死于任上。于成龙死前曾交待:尸骨归故乡,丧事从简,而后“端坐而逝”。噩耗传出,江宁的数万百姓“巷哭罢市”,康熙皇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在于成龙的老家,还有一个“于成龙金头”的传说。传说,因为于成龙一生嫉恶如仇,得罪过很多权贵,他死后被仇家割去了头颅。康熙铸“金头”并身而敛。2001年2月28日的《山西日报》“经典山西”栏目,有人撰文称当地村民1947年曾将于成龙的墓挖开。


  “据目击老人回忆,于墓墓室为长3.5米、宽1.5米、高两米的长方形拱式建筑,从里向外全部用盛有白灰和松香的瓷碗砌筑而成,碗与碗纵横交错,坚硬如石。棺木为一棺一椁,木质坚硬光滑,表面涂有一层红色桐油护漆。棺木打开后,于成龙衣冠清晰可见,长发辫子依然完好,顶戴花翎佩缀一枚一寸多长的葫芦状金顶,纯金制作,约二两多重,棺内还有绫罗衣袍、珍珠、玉器等物。文物出土后,将于成龙遗骨重新葬于墓穴中。金顶和玉器卖给峪口区贸易局大众商店(售价不详),换回棉花800余斤,以每户5斤,每口人1斤全部分给村民,每家还分得珍珠7颗,瓷碗5个。于成龙衣冠交县政府保存。”对“金头”的传说,当地文物部门一工作人员坦言,当地村民可能将清朝官服顶戴花翎上常见的葫芦状帽顶称作“金头”,“之后以讹传讹,就有于成龙死后葬有金头的传说了。”


  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于成龙墓目前尚存有墓志铭一方、墓碑一方。


  发展“廉吏旅游”


  客观地说,于成龙之所以成了家喻户晓的清官,与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央视的播出密切相关。而家乡的这位名人,也让方山县政府看到依靠廉吏故居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廉吏旅游”的契机。


  方山县的旅游资源在吕梁首屈一指,境内自然景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等,于成龙故居属人文景观,恰好弥补了旅游项目的不足。


  据了解,于成龙“廉吏旅游”开发项目目前已编入《方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方山县的“廉吏旅游”基本建设方案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修复于成龙故居和于成龙墓地,另外还要建成一座3000平方米的于成龙纪念馆。


  今天,方山县境内还留有许多于氏遗存遗迹。方山县提出开发“廉吏旅游”战略后,该县成立了于氏文物调查征集小组,目前已经发现和收集到了于氏文物82件,并征集到不少关于于成龙的民间故事和佳话。


  -专家点评


  点评人:张瑞雪 方山县文物旅游局局长


  于成龙故居创建于清代早期,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该故居历经三百多年而原貌基本保存,十分不易。


  这处简单而朴素的窑洞,和当地其他于氏遗存和传说,可以完整、真实地反映出于成龙的人格特点。它是于成龙为官、做人、为民和一生清廉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报记者 王晋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