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军衔制历史:邓小平一言…
冯骥才:别让历史遗存变…
中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
湖北当阳惊现清代精雕老…
张三丰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改革为何多失…
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
百年历史的“渔鼓戏”
袁腾飞:历史不是艰深复…
差异在何处?大陆、台湾…
最新热门    
 
历史的意义是一种“确信”

时间:2009-8-20 11:52:19  来源:不详

  德刚先生在《史学与红学》一书中写道,“历史是根据实人实事所写的社会现象,小说是根据实有的社会现象而创造的虚人虚事”,这是说历史与小说有虚实之分。但是,另一方面,时间如泱泱河流,所谓历史不过是史家以文字对繁复时空的简化,史家的记述并非历史的全部,因此有“解释历史”的必要和可能。于是,历史也就包含了“虚构”的成分,但这里所说的虚构也有“建构”之意。历史不是信口开河,它毕竟是特定人群真实的经历,就像人生过往,纵然回忆有美化倾向,但内心的记忆依然可征可信。

 

  治史有各种路径和范式,或者在历史的纵深中铺陈史事,串联成社会发展的脉络;或者执著于历史考据,在史料的收集中证伪和证真;或者选取时代的风流人物作为统帅,详细论述他们的纵横捭阖。无论哪种路径,深层都有固定的历史观作为支撑。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中说,一般的历史观可大致概括如下:其一为鬼神史观,为人类最为初始之历史观,其二为英雄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决定于时代英雄人物之志愿和行动,其三为目的论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通向一个可知或不可知之终点。其实,黄仁宇先生提倡的“大历史观”也是一种历史观。虽然黄仁宇先生说“大历史”的观念并不是他的独创,而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黑格尔和汤因比等历史哲学家,但“中国大历史”的范畴却当之无愧地将归于他的名下。

 

  整体而言,“大历史观”的要义是:评判历史的标准必须是“非道德的”和“非人身性的”。具体说来,它大致具有横纵两个面向。在横向上注重政治、经济、文化与地理等“非人身因素”,以便勾勒社会横断面的整体风貌;在纵向上注重历史的纵深发展,钩沉史事与臧否人物之时,不从短时期拘泥于一人一事的成败贤愚,相反,要从长程的历史演化把握历史本身的脉络与身处其间的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比如,唐德刚先生在《晚七十年》一书中提出的“转型论”就是如此,它以中华四千年历史为考察时段,并将第二次转型喻为必然要通过的“历史三峡”,同时依此为背景对历史进行评断叙说,强调“非人身因素”的同时,又将镜头对准典型历史人物做近距离观察。

 

  然而,作家史铁生在《病榻碎笔》中曾写道,在《三国演义》中,与赵云过招打斗的将士不计其数,但他们的结果却是相同的:除了“被斩于马下”之类的描述以外,他们生命本身的喜怒哀乐只字未提。历史作为无数人生活历程的记述,本应蕴涵着鲜活的生命感和深厚的生命意识,但历史却如此不公:那些“被斩于马下”的将士,他们丰富的生命,他们日出日落间的悲欢离合只在历史上留下了区区几个文字的死亡记录,而且,记录本身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们的光华卓绝。但是,从大历史的视野来看,即便是作为历史主角的赵云们亦不过是被“宿命”般决定的“小人物”。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