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因为宋子文的亲笔日记不是为发表而写,所以最可能真实记述这段历史。这段历史的日记,宋子文从1936年12月20日抵达西安“探路”开始,到12月25日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为止,日记用英文写成,为打字稿,共15页,对西安事变前因后果提供了相当完整的陈述和分析。
与会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杨奎松教授在《宋子文在西安事和解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根据宋子文日记和蒋介石日记的综合研究,也分析了宋子文在西安事变谈判中扮演的角色。杨奎松教授表示,宋子文确信救蒋的唯一途径是政治解决,而政治解决则必须让蒋介石看到希望和作出某些让步。为此,宋子文返回南京,一方面让南京延长停火时间,另一方面让宋美龄赴西安软化蒋的态度,使之与张、杨达成某种妥协。除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外,宋子文还利用其特殊地位,促成国共高层接触,帮助启动了两党的和谈。
杨奎松教授说,1936年12月的西安之行,可以说是宋子文一生中颇具光彩的一页。他虽与蒋隔阂甚深,却冒险“救驾”,周旋于南京、西安以及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代表之间,并借事变之际迫蒋改组政府,实行抗日目的。当时任何一种疏失,都可能酿成严重危险。但在那几天里,宋子文利用机智和圆滑的手段,最终达成了任务。不过虽然在西安事变中有功,蒋介石在回到南京之后依然没有重用这个冒死“救驾”的大舅子。
对像宋子文这样特定历史人物的再研究,难免会有为其翻案的嫌疑。这几年每年都去胡佛研究所翻阅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则认为,学者研究只是希望给予他们客观的功过评价,全面看待这些历史人物,“这是对历史人物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