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塑人魂 启民智:《百年…
国图馆藏故事:镇馆之宝…
孔子故里曲阜馆藏档案向…
四国图书馆将四世纪中叶…
湖北大学馆藏古籍10000…
最新热门    
 
国图馆藏故事:镇馆之宝《永乐大典》

时间:2009-9-11 11:20:17  来源:不详
等衔名,以示职责。重录副本直到隆庆元年(1567)方告完成,历时六年。永乐副本与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

 

永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明亡之后下落不明。它究竟佚于何时,至今仍是《大典》收藏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毁于明清易代时的战火;也有学者有另外一种推测,即《永乐大典》没有被毁而是随葬永陵。关于《永乐大典》的存毁情况,说法也不一致。通行的说法是,文渊阁正本被毁,残存者为皇史宬副本。

 

副本先是存放于新落成的皇史宬,到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贮到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历经多年变乱,副本在明、清两代也屡遭厄运。原因之一是官吏监守自盗。康熙年间,徐乾学、高士奇等人在皇史宬发现这部副本时,已佚不少。雍正年间,转移至翰林院敬一亭,由于当时管理不善,《大典》又有丢失。光绪元年(1875)清理《永乐大典》时,发现仅存五千余册。而到光绪二十年(1894),就只剩下八百余册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最后的厄运降临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与东交民巷比邻的翰林院,靠近使馆区,沦为战场。敬一亭被毁,《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幸存的残本被侵略者肆意抢掠,甚至代替砖块构筑工事。被劫掠的《大典》,运往英、美、法、日、俄等国,流散世界各地。目前存世的仅有400余册,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收藏机构。

 

收藏史话

 

《大典》遭遇劫掠和焚毀后,翰林院仅剩六十四册,被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清末大臣陆润痒运回府中。清末筹建京师图书馆,学部提议将翰林院残存的《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庋藏,但未及办理。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周树人(鲁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的工作。在他的建议和努力下,教育部咨请国务院,将翰林院所存《大典》残本送归教育部,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获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当即派员前往陆润痒处,将64册《大典》运至教育部。除4册置于教育部图书室展览外,另60册送往京师图书馆,这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批《大典》。

 

京师图书馆在妥善保护这60册《大典》的基础上,四处征集,广为搜罗,其间,京师图书馆几易馆名,但《大典》的收藏工作却从未停止过。到1934年,馆藏《大典》已达93册。

 

在此之后,《永乐大典》聚散离合的过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华北局势动荡不安,政府下令古物南迁。北平图书馆先将敦煌写经、古籍善本、金石拓片、舆图及珍贵的西文书籍装箱后存放在天津大陆银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