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文学的当代性
开学第一问:为什么要学…
9月15日 陈独秀创办《青…
单演义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1321年9月14日 欧洲中世…
叶舒宪:如何理解季羡林…
鲁迅之为中国左翼文学的…
新世纪底层文学:乡土叙…
反思:中国当代文学丢了…
拉什迪:文学该有“创世…
最新热门    
 
先秦文学与人的觉醒

时间:2009-9-18 11:00:26  来源:不详

 

 

《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王曰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王曰美教授的新著《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从人学与文学的结合出发,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优美洗练的语言,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中寻求契合点立论,从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先秦文学中探讨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作者创造性地将先秦时期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概括为三大阶段,即原始社会的物我混同阶段、西周类意识的觉醒阶段和春秋战国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阶段,以此构成全书的主体框架。正如书中所言,“人的主体意识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会带来璀璨辉煌的文学繁荣景象。第一次飞跃,人从自然界中剥离出来,有了真正的类意识,周代创造出那个时期的文明高峰——礼乐文化;第二次飞跃,个体从群体剥离出来,有了真正的个体意识,先秦文学随之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之热烈局面。”反过来,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亦在先秦文学作品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

 

  自从顾颉刚先生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历史观以后,人们就对于早期历史,特别是三代之前的历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早期的历史由于没有文字的记载,大多依靠神话传说流传下来。“神话不同于历史,历史记录一旦形成,只要没有后人的篡改,它就会停止变化而固定下来,从而代表某一个确定的年代。神话却是自古口口相传,经历了无数世代之演变。”因此,流传中的神话,“既是某一时代的,但同时又不能不是诸时代的。”“神话在其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是与整个民族的融合﹑成长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时时刻刻都经历着旧的内容的淘汰死亡和新的内容的生成增加。这就使得神话具有不够统一﹑不够稳定的特点。”

 

  那么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一矛盾的呢?试举一例:女娲从一个蛇身人面的神祇变为补天造人的天神,进而成为伏羲的妹妻,在这一过程中女娲的形象明显地被不同时代的人们再创造。那么,神话背后的时间尺度如何考量?它又是如何反映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这一主题的呢?作者借助的是“对神话之内在结构进行单位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认为:“一个神话的真正的总构成单位不是孤立的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