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启动“南澳Ⅰ号”(原名为“南海Ⅱ号”)古沉船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工作。

考古专家对“南澳Ⅰ号”小部分已出水的瓷器进行鉴定。
综合香港文汇报消息,承载着数万件明朝万历年间瓷器,沉睡海底460余年的“南海Ⅱ号”正式更名为“南澳Ⅰ号”。26日上午10时,“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仪式在汕头市南澳县举行。不过,由于天气原因,打捞船尚无法抵达沉船海域。考古队长崔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水下情况复杂,本次考古难度将超过“南海Ⅰ号”。
据指出,预计考古发掘工作将持续到今年12月中旬,但随冬季临近,打捞海域的风力会逐渐加大,这会对水下考古打捞工作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年内实际留给水下考古队员仅余约2个月的打捞时间。同时,由于沉船大部分为泥沙所覆盖,是否能够在年内清理完成,考古队表示不能明确给出时间表。
泥沙覆盖 舱内货物料保存良好
水下考古专家经过勘探,“南澳Ⅰ号”沉船保存较好,船体大部被泥沙覆盖。根据暴露出来的隔舱板和船体上部凝结物的状态判断,古船处于正沉状态,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初步判断古船长度不小于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