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段伟文:中国文化脉络中…
李国文:说“十”
陈长文:简论“科举文献…
图文:女子因丈夫出轨摆…
图文:上海闹市60对新人…
图文:村民用玉米棒拼成…
余文:今年中秋节为何姗…
图文:标语牌写敲诈工地…
江苏张家港发现崧泽文化…
语文教师挑错小学课文:…
最新热门    
 
杨泽文:迎接网读时代

时间:2009-10-21 10:45:16  来源:不详

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阅读史的老读者,我曾经很坚定地认为,有效的阅读只能在纸质的图书上进行,网络上并不存在真正的阅读,只存在随意的浏览。因为从我个人的网络使用情况来看,面对电脑显示屏来阅读文字,并不像面对纸上的印刷文字那样舒服自然,加上网络上的文字与图片大都与声光电相结合,显得花哨有余,张扬过度,以至让人很难静下心来感受文字的“灵魂”与“魅力”。事实是,在我上网历史的八九年时间里,我还没有在网络上真正读完几部书。尽管网上可读的书本很多,自己也很想尽可能地在网上阅读,以此来减少纸质图书的购买量,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能实现这样的良好愿望。

 

  虽然我没法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正常阅读,但我的确感觉到“网读时代”已经到来了。最好的例证就是看到周围喜欢阅读的年轻同事和朋友,他们很少买书也很少借书。但我发现,我读着的一些新书,他们也在网络上进行在线阅读。与此同时,对作品的评介和对写作者的背景了解,甚至要比我深刻和全面。原来,他们在网上阅读作品的同时,也会随即关注网民对作品的即兴阅读评点,还时常到一些网络“书香论坛”里参与交流与讨论,如果幸运的话,甚至还能与写作者进行在线直接交流。比如搜狐、网易、新浪等一些知名网站的读书频道,就经常不定期地邀请走红作家到网站“做客”,接受主持人的现场访问和读者的在线提问。很显然,这样的“互动阅读”,也只有依靠互联网的技术才能实现,而传统纸质阅读的“劣势”也因此充分显现出来了。

 

  当习惯于阅读纸质书本的中老年读者在本能地排斥“网读”时,广大青少年则作为一支阅读的生力军,在不断减少对纸质书本阅读的同时,越来越加大了“网读”的速度。对他们而言,“网读”并不仅仅只是在网上读完某一本书,而是延伸到了与书相关或关联不大的诸多问题的了解、讨论和争论。而且他们对某一本书的阅读,也不像对纸质书本的阅读那样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读完,更多的时候充满了阅读的随意性和自由性,比如有可能从头至尾按顺序阅读,也有可能先选择书中的精彩章节阅读,甚至还有可能从书尾的章节“倒读”回来。而如果引不起自己阅读兴趣的话,他们会随时告别一本书的阅读而立即去选择另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挑剔,也因此激发了一些写作者不断改进写作手法,尽可能地创新文本,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新鲜感,从而提高作品在网上的点击率和点评率。像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尚爱兰、安尼宝贝、慕容雪村、当年明月、笑看云起、唐家三少、忽如远行客、千里烟、明晓溪、今何在、黑可可、龙吟、血红、沧月等一大批网络当红作家,就是非常重视网络阅读的特性而不断进行创新写作的,并因此而受到了网民读者的热烈欢迎乃至持续追捧。

 

  据相关调查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的传统图书阅读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反过来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在大幅度上升,而我国的网民数量截至2008年底则达到了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中国也因此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事实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正在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即放弃传统的印刷类图书,转而选择在网上看“书”。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携带方便的电子阅读器和“电子纸张”逐渐走向大众,纸质阅读的地位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