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8学者登坛纵论长安佛教…
内地新增甲流确诊病例6…
学者:如何让重阳节更有…
内地赴港产子孕妇催生大…
孔子思想怎样影响21世纪…
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
学者:北京被破坏得较严…
学者:中国建设软实力不…
“首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
9岁男童掉进小区内地基…
最新热门    
 
内地学者评说“史语所集刊”

时间:2009-10-31 10:43:10  来源:不详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1928~1949年这一个阶段,“史语所集刊”确实代表了中国人文学界的主流和最高水平。那时,学术界整体上比较活跃,期刊不少,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都办有自己的学报,但这些期刊都有强烈的派别意识,在整体水准上无法与“史语所集刊”相抗衡。那时的《集刊》办刊方面很有气魄,经常有一个作者在一期上发多篇文章的情况,甚至有时是一个作者“包圆儿”,这在今天不可想象。一个学者创作力旺盛的时候,就应该让他连篇累牍地发文章,这样才有利于出人才。在1949年以后,“史语所集刊”只能说代表了台湾人文学术的主流。早期的时候,《集刊》只发所内学者的文章,到后来才向所外开放,近年则是面向全世界,除了台湾学者的文章外,来自内地以及国际上的稿件也不少。

 

  中华书局这次以影印的方式出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意义非常大。1949年以后,《集刊》移师台湾,内地就很难见到了,内地各大图书馆甚至搜罗不到一套完整的《集刊》。上世纪80年代,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1949年以前的《集刊》,这次又将1949年以后的《集刊》收入进去,为内地学者、学生使用《集刊》提供了方便。

 

  记得1984年我到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留学,研究院图书馆里有全套的《集刊》,我就整个浏览了一遍。更幸运的是,他们收藏的《集刊》不止一套,复本允许我拿走,这样,我回国时就“白拿”了很多本《集刊》。他们那里还有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三民主义研究所等各种杂志,也有复本,一般的刊物,我只取其中有价值的文章,而《集刊》多数文章都很好,我就整本整本地带了回来。

 

  现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有几个优点:一是收文很全;二是采取原样影印的方式,没有任何改动;三是它是分类编辑的,不同学科的学者查起来很方便,也便于从学术史的角度进行观照。“史语所集刊”的大多数文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很多文章,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和学生是绕不过去的。当然,像陈寅恪、岑仲勉、王叔珉等人的很多文章都已结集出版,但如果引用的话,最可靠的还是以原刊杂志为准。其实国外很多学者的论文集,都是按论文最初发表时的样子影印的,保留了原来杂志的页码。

 

两岸学术应取长补短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最早接触“史语所集刊”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在中国社科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