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世界遗产传统造技后继无…
陕西民间举办汉服射礼活…
珠海前山复原本土陆上传…
从御宅说另类宅文化 与…
“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
五行与中国传统文化——…
许石林:九成中国人不会…
法兰克福书展落幕 四大…
400年景德镇传统柴窑重…
学者:中国建设软实力不…
最新热门    
 
传统“书院”挑战大学?

时间:2009-11-4 19:57:38  来源:不详

    古代书院与现代教育体制最为不同之处在于,师生同居于书院内,相处时间长,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有机会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因材施教,而非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式的教学。学习的内容,则主要集中于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经典教材。

   

    “今人提起书院,似乎带上了过于美好的想象。诚然,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确有一些闻名遐迩的书院,但历朝历代有九成以上的书院,都是为科举考试服务的,是名副其实的‘科举预备学校’。也就是说,在传统书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下,本质却是为了应试。”陈洪捷教授对记者说,当西方列强以现代化的尖船利炮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后,人们警醒地发现,科举考试无专业知识,由此选拔出的人才根本无法应对西方世界的挑战,科举制度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所以,至1898年‘戊戌变法’时,书院被一律改为学堂,而早在1895年前后,各地就已陆续改书院为学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一批模仿西方的学堂开始兴办,诸如其时著名的船政学堂等,仿照西方分科制度的文、理、工科也渐渐有了雏形。“事实上,古代的书院教育与科举制度联系紧密,它在一百多年前的消失,也是时代发展使然。”

   

现代学科建制,古老书院不适应?

   

    “书院课程相对简单,师生关系更融洽。”“西化教育课程烦琐,而且师生关系冷漠,一如一种买卖关系,学生出钱,学校教授知识,最后拿到文凭。”……就在书院这一教育模式消失后不久,包括蔡元培、胡适、毛泽东等人,开始认为废除书院的做法有些偏激,认为书院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上世纪20年代,胡适就曾专门写文章,“对抛弃书院的精神表示惋惜,认为书院在教育中被排除是一大损失。”时至今日,当书院在全国各地又悄然兴起的时候,有学者以书院作为镜子,直指现代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甚至有观点认为,只有通过书院“不断地讲下去,才能出现大师”。

   

    “书院的教育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但无法适应现代学科建制;如果一味地以书院式的教育模式代替现代教育体制、代替中小学教育,一则不现实,二则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疑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表示,以书院作为现代教育形式的补充,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心灵的目的,作为青少年培养国学修养的辅助形式未尝不可,但在全球化的剧烈竞争下,仍试图以书院模式培养大师,将非常困难。

   

    “现代学术研究,不可能通过传统的读经形式来实现,而讲求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做研究。即使是古典文化的研究,也涉及到专业领域,研究的进展可谓更加专门化。”就像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研究,现在已分散于各种现代学科体系中,比如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典文学、古汉语研究等。“现代学术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如果不接受现代学术训练,而希冀产生一流的学者,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谙学科前沿,不通学科历史,在国际化的环境下,仅靠诵读过去的那些经典注释,即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