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语》译话:有朋自远…
最新热门    
 
有朋自远方来之“朋”非今日朋友——《论语》首章阐微

时间:2009-11-20 21:26:59  来源:不详
弟,帮助“士”“补察其政”。

 

  就孔子来说,孔子的身份基本上属于贵族中的“士”。据《孔子家语·本姓解》及《史记·孔子世家》所言,孔子之先,本为宋之世卿,后流亡入鲁,且最迟至孔防叔之时其爵已沦落为“士”。所以《本姓解》载颜氏之言,于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有“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云云。《论语·子罕篇》载孔子亦有“吾少也贱”之叹。《孔子世家》虽说孔子中年仕鲁而官至大司寇,《论语·宪问篇》又说他晚年返鲁位“从大夫”之后,然而就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说,其实际爵位依然是属于“士”这一阶层。为什么这样说呢?《礼记·王制》云:“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孔颖达疏引《论语》郑玄注曰:“大夫退死,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也就是说,大夫居其位则为大夫,年老致仕亦爵如大夫;退避则不然,退避则爵降为士。故刘宝楠《论语正义·子罕篇》云:“夫子仕鲁为司寇,是大夫也。及去鲁,以微罪行,宜降用士礼。”(《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P142)《孔子世家》中,太史公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曰孔子为布衣者,盖即以此也。

 

  就孔子的学生来说,他们既经常被孔子称为“朋友”,也经常被孔子待为“子弟”。《尚书大传》卷二载:

 

  文王胥附、奔辏、先后、御辱谓之四邻,以免乎牖里之害。懿子曰:“夫子亦有四邻乎?”孔子曰:“文王得四臣,吾亦得四友。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邪?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至,是非奔辏邪?自吾得师也,前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邪?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邪?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伏生:《尚书大传》,嘉庆庚申爱日草庐藏本,卷二,P4下)

 

  《尚书大传》所记孔子之事,又见于《孔丛子·论书》而文字略有不同。在这一记载中,孔子不但将四个弟子颜回、子贡、子张与子路称作他的“四友”,而且将四人比作辅佐周文王的“四邻”,由此可见孔子与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主从关系,并非只是普通的师生而已。孔子应当就是被辅佐的“士”,而他的学生至少有一部分应当被看作是他的“朋友”。他们前来依附他并辅佐他。按照师旷所言,“朋友”对于“士”的辅佐具体表现为“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而孔子的许多学生事实上也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辅佐孔子的。如《论语·阳货篇》载,公山弗扰以费叛鲁,召孔子,孔子欲往而为子路所阻;佛肸以中牟抗赵简子,召孔子,孔子欲往而又为子路所阻,即所谓“过则匡之”。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罹难于蒲,其弟子公良孺奋死与蒲人斗,即所谓“患则救之”。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足以说明孔子与其部分学生的关系符合师旷对“士有朋友”涵义的阐述。同时也说明,“士有朋友”之“朋友”并非今日一般涵义上的朋友,而是对“士”具有辅佐义务的仆从,亦即当时人所谓之“隶子弟”。孔子不但将其部分学生称作“朋友”,而且也常待之以宗族子弟之礼。《礼记·檀弓上》载:“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由此可见,子路、颜渊这两个“朋友”,还被孔子在丧服上待若宗族子弟。再者,就《论语》一书来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力兴办私学的人,孔子经常称他的学生为“弟子”。如《雍也篇》载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以颜渊。《先进篇》载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又对以颜渊。孔子为什么称其学生为“弟子”呢?以当时礼法来看,孔子与其学生实属“士”与其“隶子弟”之关系。

 

  孔子与其门人这一层关系及其内涵,后人多不甚了了。程子曾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理解为:“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程子不了解“朋友”的古义,不知道孔子的这些弟子、朋友对孔子有“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的责任,以为孔子之所“乐”在于“信从者众”。“信从者众”固然是可“乐”的,但对于孔子来说,更值得高兴的恐怕更在于这些弟子可以帮助他匡救过失,切磋道义。我们来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