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宁波镇海发现著名生物学…
经济学家计算出婚姻的价…
汉学家施舟人:希望全世…
11月17日 北宋史学家司…
我的中国文学研究历程—…
瑞典汉学家:中西文化差…
全球汉学家相聚中国:从…
世界汉学大会:中国传统…
科学家称男人是否“好斗…
“仿汉学”更容易出活儿…
最新热门    
 
俄汉学家谏言:抛却底蕴中国文化难走出去

时间:2009-11-21 11:31:05  来源:不详
抛却底蕴中国文化难走出去 


  “中俄文学交流计划”昨闭幕 俄汉学家谏言——


  昨天,“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闭幕。作家冯骥才、王蒙、翻译家高莽等中方代表与俄罗斯汉学界,共同见证了这场为纪念中俄建交六十周年而举办的文化交流盛事。俄罗斯汉学家罗流沙称,现在中国非常重视“文化走出去”,但纵观中国新时期小说、散文在俄罗斯的传播状况,作品本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成功“走出去”不可缺少的条件。


  “目前在俄罗斯,来自中国的生活用品伴随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是中国货,就是读的还不是那样。当然,物质的东西受不受欢迎,不但在于质量,还有价格贵贱的问题。对文学来说,虽然也有经济问题,但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罗流沙称,“那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比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对俄罗斯读者难以有大的吸引力,或者说它们要想在俄罗斯受欢迎,就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西方的文学传统。”在“苏联解体后”所有被译介的中国作家作品中,出版次数最多的单个作品是陆文夫的《美食家》。“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源自这一小说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据介绍,1992年至2008年,共有73位中国作家被介绍,但作品在俄罗斯“发行量极小”。“每本只有2500册至1万册。在俄罗斯,5000册的发行量,是不亏本的极限,要‘广受欢迎’得超过10万册。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姜戎的《狼图腾》才算得上较成功,但在俄也算不得家喻户晓。”据他透露,俄罗斯在线书库里,目前还找不着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罗流沙介绍,若论近16年被译介到俄罗斯的中国作家的作品数量,冯骥才、王蒙、贾平凹、残雪、张洁、王安忆位居前列,巴金、铁凝、余华、苏童、谌容等次之。“其中,冯骥才和王蒙的作品,被译介的次数大大领先于其他作家。据我看,除了他们对读者各有各的吸引力,还有一个原因,即这两位参与中俄文化交流最为积极,与俄汉学界交往最密切。”


  据罗流沙透露,被介绍到俄罗斯的中国文学作品,选编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方,俄方自主性比较有限。“尽管入选作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比较高,但不一定适合广大俄罗斯读者的口味。不用说,这不利于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自2005年开始,俄罗斯出版界才开始自发翻译出版中国当代文学,推出了棉棉、卫慧、蔡骏、姜戎、苏童的作品。“不过,为节省翻译费,棉棉、卫慧作品的俄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