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道教与中国文化及社会…
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
龚鹏: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思想与学术的相与——评…
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在读…
张娜拉韩国曝料:制作费…
德国著名学者孔汉思参观…
温家宝:钱老去世我心情…
全球汉学家相聚中国:从…
多元文化下的中国戏曲—…
最新热门    
 
我的中国文学研究历程——访欧洲汉学家冯铁

时间:2009-11-11 12:30:37  来源:不详

冯铁(Raoul David Findeisen):1958年生于瑞士,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 University Bochum)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兼中国语言文学部主任,欧洲汉学研究委员会成员,著作有《鲁迅:年谱、著作、图片和文献》、《对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的一个新的文本学研究》等。

 

  读书报:作为汉学研究的专家,您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在哪些领域?

 

  冯铁:正如许多研究现代文学的同行一样,直到现在,鲁迅还在我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我的中文论文集当中,我特意将对鲁迅的研究放在最前面,那是从我博士论文中节选出来的一篇对于鲁迅生平进行研究的论文。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在:鲁迅研究与现代文学综论、比较文学研究、现代作家研究与“夫妇作家”研究、文学理论与翻译研究以及手稿研究。这一选择和排列大致反映出了二十多年来我的研究兴趣所在和研究历程。

 

  读书报:您最初是从哪个领域开始进行汉学研究的?

 

  冯铁:正如我所研究的“尼采在中国的接受”这个题目所揭示的,我对现代中国进行研究的最初兴趣是在哲学,而且必然的是在对西方哲学的接受上。我在中国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尼采这位影响巨大的现代哲学家在中国被接受的相关研究文献的目录汇编。尽管同一年我又发表了这一目录汇编的德文续编,但随后这一工作就由成方等人接着做了,因为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难以获得的资料。

 

  读书报:那么后来您是如何转向更广泛的汉学研究领域的?

 

  冯铁:我自己的研究兴趣悄悄从哲学交流上转移了,因为我发现尼采哲学关于语言和文学的看法更引人入胜,也更丰富多彩,或许更能揭示出中国的知识气候。因此,我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等等尼采的中国读者身上。同时,我也接触到了不仅作为一个杂文家和《野草》的作者,而且也是把同一段文字,例如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的前三节,分别用文言文和白话文翻译出两个不同版本的翻译家鲁迅——很少有中国翻译家这么做过。这就是我在特定的语言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