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店铺火灾险殃及世界级非…
店铺火灾险殃及世界级非…
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公布…
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
袁济喜:走向审美世界的…
服装店火灾险殃及世界级…
“仿汉学”更容易出活儿…
世界遗产传统造技后继无…
魔兽世界运营“死而复生…
蜀道将申报世界文化线路…
最新热门    
 
世界汉学大会: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时间:2009-11-7 11:13:09  来源:不详

 

 

 

10月30日下午至31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分组会议第一组围绕“汉学与文化的对话”的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会议分为六小节,每节均由中外两位汉学家主持。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学者就有关问题发表了见解。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汉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各国学者讨论的热点。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索罗宁教授以《东亚语境中的西夏语言》为题发言,指出汉学不只是一种专门讨论中国本地的东西,也不是专门谈中国的一种学科,在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对象之外,汉学发展了不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工具。印度维斯巴拉蒂大学那济世教授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在描述万物基本元素的差异为切入点,比较了黄河文明与印度河文明的异同。吉林大学的张富贵教授提出,跨文化交流首先应建立共同性,消除淡化对立性。在对汉学和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他呼吁加强人类文化对话。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黄保罗博士以《全球对话主义视野中的大国学》为题,分析了随时代发展的汉学变迁,西方对中国的印象变化。并立足时代背景,提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中国应建立怎样的价值观和中国应向世界提供什么。

 

    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在第二节会议中以佛教和儒家的发展为例,阐述了双向诠释的意义,并指明:汉学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汉学研究成果将具有普世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题为《西学东建和东学西传》的发言内容贯穿古今,融汇东西,以大量史实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以《论不可言说》为题,通过分析熊伟的博士论文展开了自己的话题。

 

第三节会议,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杨富雷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援分别作了发言。杨富雷教授认为,不同文明在文化交流中即便不能都理解,也可以试着理解和对话,丰富各自的文化内涵。詹福瑞馆长指出,若是文化完全相同就无文化对话可言了,文化对话理应建立在对差异的了解和理解基础上。任大援研究员在题为《中西交通史到汉学对话》的发言中,指出了中西方文化史互涉互融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的论文摘选在会上宣读,其中通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