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80后音乐人接班爆肚冯 …
80后音乐人接班爆肚冯 …
“90后”出版:似乎都还…
男子称取款机上取到800…
清华召开纪念中国营造学…
陈晓明:我的80年代阅读…
中国诞生1800年来首位道…
患儿医院亡:医生玩了8…
179名民警怒告“楼慢慢…
80后检察干警撰写反贪倡…
最新热门    
 
80后音乐人接班爆肚冯 老字号不惜手艺外传(2)

时间:2009-11-23 11:47:09  来源:不详

 

    听冯广聚讲“爆肚冯”过去的故事 

 

讲手艺传承,冯广聚总有点忧心忡忡,一提起“爆肚冯”和老北京小吃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复苏,老人就来了精神,说起来滔滔不绝,笑模样明显增多。 

    1935

    门框胡同开门店鲁迅巴金是常客


    “爆肚冯”开创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陵县人冯立山创业。光绪末年由第二代传人冯金河继续经营爆肚。在冯广聚老人的印象中,父亲冯金河的“伙计”就是冯广聚家里的兄弟姐妹。

    1935年在门框胡同北段路东,爆肚冯饭馆开门迎客,从而在门框胡同南段与豆腐脑白、年糕杨、厨子杨、爆肚杨、豌豆黄宛、年糕王、复顺斋酱牛肉老店、奶酪魏等形成了门框胡同小吃街。

    这些各具特色、童叟无欺的小吃吸引了各界名人。鲁迅、巴金、丁玲、白杨、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裘盛戎、谭富英……甭管见过多大世面,都是门框胡同的常客。

    “我那会儿经常见着这些名人,印象很深的是尚小云带着儿子尚长麟吃豆腐脑。尚小云吃东西只站不坐,动作干净利落,一点不带糟践的!”

    1983

    老华侨力劝出山 胆小没敢出来干

    从1937年到1957年是门框胡同最风光的时代,之后北京小吃逐渐滑坡、断档,“一断多少年。真是让人打心眼儿里疼得慌!”

    爆肚冯的出山,说起来还得益于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华侨。1983年,这位华侨回到北京遍寻记忆中的北京小吃但却无一所获,最后辗转尝到了冯老爷子的手艺。“我那会儿已经在仪表机床厂当车工了。我一做,人家一吃,没错!就是那个味儿!就要掏钱请我出来,”冯老爷子笑着说,“我那会儿可不敢,我和人家说:‘我们现在是手握摇把、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工人!’人家老华侨都没听懂!总之是不敢出来,怕人家说我有海外关系。”

    “当时市场上正宗的老北京小吃确实很少了,人家一说北京小吃就是芝麻酱烧饼!这是北京,说句老话儿‘天子脚下’,甭说别的,咸菜就多少种!”

    1985

    孩子们硬要坚持终于操起老本行


    冯广聚老人弹了弹烟灰,“话扯远了,我真就是老想着那会儿老北京小吃的兴盛!”

    1985年,“坚决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冯广聚老人在孩子们的坚持下,又操起了老本行。“我那个小儿子把门面都装修好了,灶都垒好了,冰柜也置办了。”经历了“文革”、就想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冯老爷子,此时除了被孩子们“架”到了这个位置,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毁了老辈子人传下来的这个名声。“我当时就这么想,不能把我自己看不过眼的东西卖给人家,就开始帮着孩子干,连教带干。”

    “别说打小跟着学手艺了,他们连刀都没拿过,肚子都没认过,什么叫爆肚?不懂。”但依然怕被扣上“小业主”帽子的冯老爷子还是小心翼翼。直到厂甸庙会上,冯广聚老人受到了万里等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才彻底放下了心。

    后来

    遍寻老字号传人一家家都找出来


    随着生意的火爆,一来二去,来吃的老主顾没事儿就跟老爷子念叨:“以前门框胡同的吃食多多啊!什么豆腐脑白、羊头马、年糕钱、奶酪魏,老惦记着吃上一口。你要是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多好啊!”

    一来二去,冯广聚就当成了心事,最后生是蹬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愣是把这些老字号的传人一家家从北京城里给翻了出来。

    “有时候真是觉得老天帮忙,一次有人在我店里吃爆肚,我跟他聊天,一听他姓马又是回民,就跟他打听过去的羊头马,谁知他就是羊头马的第七代传人马国义,这根线儿就这么连上了!”

    劝他们出山,冯广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招牌不能在你这儿断档、不能对不起祖宗!”“我请人家出来,不想占人家一分钱的便宜。就是想着有这些好吃食别搁在自己家捂着,得贡献给社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