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谷歌侵权门:是谁在给中…
文化部长:中国“非遗”…
孔子“出国”满五年 中…
邱实:为文贵简洁——略…
余英时:中国学术传统破…
追寻中国历代皇帝陵墓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孔子出国满五年 中国圣…
孔子出国满五年 中国圣…
陈明宏 张国忠:中国大…
最新热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诞生记

时间:2009-11-28 11:25:51  来源:不详
座知识的宝库,那么编纂过程中体现出的这种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大百科精神’就是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龚莉说。

 

甘于清贫默默奉献

 

编辑力量经受锻炼

 

  “如果要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去编百科全书。”西方出版界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编纂大型工具书的艰辛。出版界公认:百科全书的编辑加工总量和难度在出版物中高居首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大型综合性以及按照国际通例编排的特点使得难度空前。

 

  下面的这些数字即便是外行的人也能明白究竟意味着什么:

 

  重新解构第一版的77859个条目,12568万字;约请近万名的专家学者,宣讲落实设计纲要、编写体例、撰写事项;6万个条目的设计、选择、组织撰写,6000万字的一审、二审,编辑加工、反复的通读、校对;3万幅图的选配编排;30万个索引的提取编制;数十万术语、人名、地名、译名统一,资料核实、重复交叉处理、长短繁简平衡……总审稿量达数十亿字。

 

  纵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全过程,在从调研准备到成书发稿和排校通读历经数百道复杂工艺的系统工程中,百科全书的编辑既是总设计师,又是总工程师,还必须是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必须全程参与制定全书的总体设计、编辑方针、读者对象、编写体例、框架设计、条目选择、释文撰写和文字风格,以及各种目录、附录、索引与参见系统等项目和环节的统筹设计、组织指导和审稿加工。在统编高峰期,《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拥有的专职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技术编辑人员达100余人,此规模超过许多中小型的出版社。

 

  “编百科全书不同于编普通图书,百科编辑不但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素养,还必须善于沟通和协调。”李西琴说,编辑的工作除了编辑稿件,更多的是和作者沟通,有时为了一个词条要打几十次电话。青年编辑郭继艳说:“我们每个编辑负责联系的作者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每一个词条都需要和专家沟通,反复修改,工作量之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在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最紧张的几年里,编辑们连春节都要加班,至于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没有加班费。“我们有一句玩笑话,叫做‘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加班’。”郭继艳说。

 

  为了确保质量,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即将付印之前的几个月,20多位编辑又把6000万字的条目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通读了3遍。而当时所有条目已经至少审过12次。回忆当时近乎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