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60年600本书”追忆和…
“微阅读”=绿色阅读?…
陈晓明:我的80年代阅读…
全民阅读 各得其所:湖…
《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
日久出书香——全民阅读…
深圳第十个读书月揭幕 …
苏奎:警惕大众阅读中的…
中国青年报文章成高考阅…
王晓路:养心的快乐——…
最新热门    
 
阅读之惑:不上榜的“人文”有何用?

时间:2009-12-1 23:30:09  来源:不详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如《从头到脚说健康》,就是职场竞技类读物,如《做单》,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

 

  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伽达默尔认为,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所以学者马一浮先生说,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