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晶:舒芜先生的两位挚…
1966年—1975年中国电影…
最新热门    
 
李晶:风骨铮铮,终古不灭

时间:2009-12-25 10:06:54  来源:不详
的学术视野,他们的翻译,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作。他们的翻译,是用英文,书写了一部从远古到现代、皇皇两千年的中国文学史。

 

  这样的成就,令人惊叹。

 

  当然,从林林总总的资料中,我也了解到杨先生他们的学术背景。杨先生生于天津,有旧学的根底,中学毕业后留学牛津,在那里认识了戴乃迭,后来结为夫妇,一同回到抗战期间的中国来,教书,办刊,写文章,写诗,但主要是做翻译。

 

  我消化完资料,把杨先生他们的翻译成果梳理个大概,完成了李岫老师布置的课题。不久,李老师说,杨敏如先生看了你写的东西,又转给了杨宪益先生。他们说,你还是认真读了杨先生的书的。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去看看杨先生。

 

  当然,我当然愿意。这样传奇的人物,这样的大家,能亲聆教诲,是多好的机会。

 

  2000年的一个冬日,我去友谊宾馆,见到了独居的杨宪益先生。当时戴乃迭先生去世不久,他精神还不太好,说话不多。对一个慕名来访的学生,他是和蔼的。虽然他听我问来问去三句话不离翻译,略微有点无奈,但态度一直很温和。喝完了杨先生待客的红茶,我起身告辞。杨先生说,谢谢你喜欢我的书,有几本书你要的话拿去吧。说完从书柜里抽出几本书来,有一个薄薄的小本《近代英国诗钞》,有一本纸张发黄的《译余偶拾》,还有一本新书,香港给他出的诗集《银翘集》。

 

  拿回学校去细读,才发现,我对杨先生的了解,连一知半解也算不上。

 

  《译余偶拾》,是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的考古与文化比较的论文集。《近代英国诗钞》,是他从英文翻译到中文的诗集。《银翘集》,是他的个人诗集。

 

  从这几本书开始,到后来我决定以他们的翻译事业为题,写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到后来认识了杨先生的小妹、《呼啸山庄》的译者杨苡先生,在杨苡先生女儿赵蘅老师家里,与她们共同为戴乃迭先生整理资料,编定她的纪念文集……杨宪益、戴乃迭先生的治学与生活故事,在我面前由模糊而渐渐清晰。

 

  杨先生是个翻译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少为人知的是,他也曾任教于重庆、贵阳、南京等地的高校,教书育人。他从牛津时期就开始热血报国,组织、领导中国学会(China Society),自费编印发行英文报刊,为祖国的抗战募捐筹款;建国前参加民主党派,为民革前身之一民联的重要领导成员,抵京后又为民革中央委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活动家。他自幼读经史,又受老友历史学家向达等人的影响,对敦煌文献投入过相当大的精力,并写出不少研究文章,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