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徐友渔:“国学热”的浅层与深层问题

时间:2010-3-5 22:12:36  来源:不详
 

  现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恢复国学的种种努力之所以正当,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们的知识太欠缺,国学在教育中,在人们生活常识中所处的地位和它应有的地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之一句话,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学术欠债太多。就此而言,建立国学院,编写、出版教材、读本,提倡少儿读经,都是必要而有益的举措,这方面活动再多一些,声势再浩大一些,都是正常的、应当的。

 

  所以,如果把“复兴国学”比较平实地理解为知识、教育方面的补课、还债和基本建设,那是没有问题的。相对于我们在文化上欠债之多而言,刚刚兴起不过几年的“国学热”并不算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国学应该怎样热

 

  与上面这种低调、平实的目标相反,许多倡言“复兴国学”的人宣扬一种高调的主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匡时救民、打造主流核心价值、解救时代危机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武器。我们可以把前一种低调、平实的主张称为“文化儒学”、“知识儒学”或“日常人伦儒学”,而将后一种高调主张叫做“政治儒学”或“意识形态儒学”。我认为,第二种主张既不正确,也不现实,它误解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功能与意义,对于复兴传统文化不是有利而是有害的。

 

  有人把复兴国学与中华崛起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国学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这种说法不是毫无道理,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国家或个人,是不配得到别人尊敬的。但这个主张也是有相当条件和限度的,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我们现在不论多么抬举国学,它的地位也绝对高不过它在晚清时的地位,而那时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如何呢?那时的国势衰颓,难道和精英们普遍的“中华文化优越论”心态没有关系么?

 

  有人把重振国学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联系,从抽象的层面上说,这样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条路非常难。许多在“国学热”中活跃非凡的人大概不知道,现在的“国学热”其实只是第二波,第一波始于1993年。这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用整整一版发表报道“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提出“国学的再次兴起……将成为我国文化主旋律的重要基础”;两天以后又在头版登出“久违了,‘国学’!”但这种迅猛势头很快遭到迎头痛击,某杂志发表文章“国粹·复古·文化——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其中说:“来自西方的秋波,使穷于经济和政治落后的国粹论者找到了精神自慰的方法所在”,“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可以置之一边”,“不排除有人企图以‘国学’这一可疑的概念,来达到摒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中国文化之外的目的。”于是,复兴国学的运动戛然而止。

 

  “政治儒学”或“意识形态儒学”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有人主张中国应恢复儒家正统,甚至使儒教成为中国的国教。他们否认“人民授权”的现代政治原理,把“天道”、血统、贤人作为国家权力的来源。这种主张的不现实和荒谬一目了然,足以显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不良思想如果不抛弃则谈不上继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