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也谈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
伊拉克记者谈国内近期的…
最新热门    
 
韦力谈国学与藏书

时间:2010-3-10 9:52:18  来源:不详
;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国学形成及研究的历史。

 

  韦力:简而述之,国学即经学,经学史即国学史。清代经学家段玉裁曾说:织之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所以经学即儒学,它是西汉中期以来历代封建政府法定的经典。拥有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被视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大经大法”,是封建统治思想的最基本的文本立论根据。因此,“引经据典”成为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景象。

 

  “六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此为六经的最早出处。到汉武帝时,始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设立五经博士,因六经中《乐经》失传,故定为五经之名。汉代又“以孝治天下”,宣传宗法思想,于是将《论语》和《孝经》升格,为七经;到唐代,又在明经科中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而有九经之称;到了宋代,《孟子》升格为经,加上《论语》、《孝经》、《尔雅》而成之为十三经。

 

  中国的学术史有三大学术顶峰:两汉、两宋、清代。这是国学的主体、正根。这其中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争论,一直到清末的康有为。

 

  秦始皇焚书时,六经被毁。汉朝学者传习的经书,大都是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用当时的隶书记录,故称今文经。而焚书时被埋藏起来的经书,到西汉前期相继发现,如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墙壁间发现了经籍。这些用先秦的古文字“篆书”书写的儒家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今古文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分歧。今文家认为孔子是感天而生的圣人,虽无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故尊孔子为“素王”;而古文家认为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文献保留和整理大家,是继往开来的儒林祖师。在研究方法上,今文家注重微言大义,所以发展为章句义理之学。而古文家注重对今文本身的疏通和典章制度的阐释,故而发展为名物训诂之学。

 

  董仲舒的经学理论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奉天法古”、“春秋大一统”和“改制更化”。这套理论成为后世皇权统治的重要理论依据。董仲舒的西汉今文经学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符命灾异等思想诠释儒家经典,逐渐成为谶纬之学。章帝建初四年,今古文学派在白虎观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终以今文经学占上风,后章帝命班固将此次争论辑为《白虎通德论》,即后世所称的《白虎通》。东汉初,刘秀利用谶纬之术巩固政权,今文经学占上风有必然性。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以郑玄为代表,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讲求证据。

 

  两汉之后,经学逐步衰落。到了宋代,经学复兴,形成了中国经学史或者说国学史的第二高峰。其对经学的贡献,是将《四书》抬高到与《五经》同等的地位,从此“四书五经”成为流传后世的专用名词,因此宋学是使经学在经历了魏晋隋唐与佛、道两教鼎足而三之后的又一次中兴。其中最著名的儒学大师首推朱熹,他的经学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巨,堪称中国经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此产生了汉学与宋学的区别。一般而言,汉学重“疏不破注”,而宋学则重变经,且将《四书》几乎凌驾于《五经》之上。在训释经义上,宋学重义理,引为天理、性命之说,并杂佛道之观念来解经,然而宋学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