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韩星又出了个大嘴巴 李…
朱颖贤:只要可可快乐 …
最新热门    
 
陈正贤:古代笔记中的西施归宿之争

时间:2010-3-11 9:33:19  来源:不详
越国后为自己改的名。《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范蠡在越国灭吴后“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后人便用“鸱夷子”或“鸱夷”来指称范蠡。一是“浮”。“浮”的通常意义是“漂在液体表面或空中”。但杨慎认为,这个“浮”字应作反训,指“沉”。这样,“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就有了两种理解:其一、越国让西施跟着范蠡泛舟五湖;其二、越国沉西施于江,让她随子胥而去。杨慎认为,第二种解释与《吴越春秋》及《墨子》的记载相合。杨慎还说,伍子胥之死,与西施在吴王面前进谗有关,因此用同样的方法,让她随子胥而去是“报子胥之忠”。

 

  杨慎的这一说法引来不少争议。第一个出来反对杨慎此说的是明人陈耀文,他为纠正杨慎《丹铅录》等书错讹,特意著《正杨》一书。就西施归宿问题,陈耀文引了唐人陆广微《吴地记》中的一段文字: 

 

  (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并说:“观此则《逸篇》宁非影撰耶?”(《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对陈耀文引《吴地记》这段文字以“正杨”的做法,同时代人王世贞很是不屑,并讥嘲《吴地记》是“说梦”,而陈耀文则是“梦中说梦”。他说:“范蠡为越成大事,岂肯作此无赖事。未有奉使进女三年于数百里间而不露,露而越王不怒蠡,吴王不怒越者。齐东野人之谈,何足据也。”王还认为,《吴地记》中的 “语儿亭”即当时人所称的“女儿亭”,这个名称是由《越绝书》中提到的“语儿乡”与“女阳亭”误合而成,所谓“语儿亭”是不存在的。因此,《吴地记》将《越绝书》“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看成由上述之事发展而来的观点很不可信。(《弇州山人四部稿》,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P7425)见到王世贞的文章后,陈耀文反驳说:“《吴地记》其书见存,杨谓《逸篇》者,出何典记耶?余谓其影撰,故引以正之耳,元美不能逆志,而云各有所出,殆梦中说梦之后更呓语耶。”

 

  应该说,王世贞对《吴地记》所述西施之事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说它是“齐东野人之谈”也不为过,但说陈耀文是“梦中说梦”则是不恰当的。陈耀文只是以现存之书来批驳影撰之事,亦即杨慎所引《逸篇》没有交待出自何处,陈也从未见到过,有凭空捏造之嫌。王世贞显然误解了陈耀文的本意,因此便有了陈耀文“梦中说梦之后更呓语耶”的反唇相讥。今天能见到的《修文御览》,确实没有杨慎所说的《吴越春秋·逸篇》引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第1212册)

 

  明末的徐树丕从另一个角度立论,支持了杨慎“西施被沉”的说法。他在《识小录》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