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季鸿:花间美人《西厢…
余志鸿:咬文嚼字改善社…
最新热门    
 
常书鸿:敦煌的召唤

时间:2010-3-12 14:43:46  来源:不详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时期文化的中心。而在中国大片土地上,中华文化惨遭践踏,几千年的文明古迹无可挽回地葬身在战火硝烟里。国家存亡之际,为了拯救和延续尚存的中华文化根脉,在未被劫掠的西北,许多知识分子瘦弱的身躯穿越在河西走廊。敦煌艺术得以保护,源于众多文化人士的关注和呼吁。

 

张大千、于有任、王子云、向达

 

    1941年3月,张大千率领夫人、儿子及随行共九人抵达敦煌。就在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大千的友人告诉他,在戈壁深处,敦煌莫高窟里有大量唐宋时期精美的壁画。这个消息让张大千从千里之外的重庆来到敦煌。

 

    敦煌400多个洞窟,2000多身彩塑和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积淀着1000多年的灿烂艺术,这大大出乎了张大千的想象,让他无法割舍。他决定开始对敦煌壁画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临摹。本打算只在这里逗留三个月的张大千,归期一再更改,日子就这样拖了下来……

 

    1941年10月5日,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视察河西走廊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突然来到莫高窟,专程与好友张大千相聚。张大千无限感慨,他告诉于右任,敦煌艺术如此珍贵,但莫高窟乏人管理,长此以往必会颓败以至废弃。

 

    于右任当即赋诗三首,其中几句是这样写的:“斯氏伯氏去多时,东窟西窟亦可悲。敦煌学已名天下,中国学人知不知。”

 

    这次相聚后,于右任决定建议国民政府设立敦煌保护机构,从而最终促使敦煌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敦煌千佛寺全景图》绘于1942年,它用4米多长的画卷展现了6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的全貌,作者是旅法雕塑家王子云。像许多爱国艺术家一样,王子云在抗战期间回到祖国。1940年10月,王子云发起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