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图文:湖北巴东县神农溪…
图文:商户新年开门炮后…
图文:鹦鹉情人节表演亲…
叶小文:积极引导藏传佛…
杨泽文:读书如远行
图文:民间艺人制作三斤…
图文:别致吸烟亭亮相南…
三十八卷本《张立文文集…
图文:高校设心理宣泄室…
图文:数百年轻人酒吧里…
最新热门    
 
张立文:孔子“东渡”扶桑之后

时间:2010-3-27 11:41:18  来源:不详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提出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孔子及孔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并仍旧在产生着重要影响。儒学的世界传播对当代文化交流,对打造大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仍有启发意义。——编者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儒学的传播发展源远流长。据《日本书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经阿直歧推荐,百济学者王仁应邀携《论语》和《千字文》到日,这是儒学传日之始,之后百济又轮换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日本之所以受容、繁衍、发展,是与日本原有生存环境、文化语境及发展需要相关联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以及倡导大义名分、维护社会尊卑等级、协调家族人际关系等特点,符合岛国逐渐统一的政治需要。日本民族以崇神敬祖为主旨的神道,与儒学的“神道设教”、“慎终追远”的天神祖宗崇拜相会通,儒学的“王士王民”、“德治”和“仁政”,适合日本社会改革的理论需要。因此,儒学很快为日本朝野所认同,并在其长期的会通中,形成日本化的儒学。

 

孔子“开启”日本学校教育

 

  推古天皇时的圣德太子依儒学德目“德、仁、礼、信、义、智”制度冠位十二阶,又制定《十七条宪法》,对日本社会实行改革。《十七条宪法》的主旨是儒家思想。第一条至十六条中,除第二条和第十条受佛教思想影响外,都源于儒学经典,如“和为贵”,“上下和睦”,“君则天之,臣则地之”,“以礼为本,上不礼而下不齐”,“无忠于君,无仁于民,是大乱之本也”,“信是义本”,“国非二君,民无两主”,“五百岁之后,乃今遇贤”,“使民以时”等。此后多次派遣使者、留学生、学问僧来华学习、研究儒学,他们回国后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在此基础上,推行“大化革新”运动,仿照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赋课制度,废除私田私民,在公田公民之上建立以天皇为最高权威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种新体制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制订了《近江令》、《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具有儒学道德化特色,如奉行忠、孝、信等道德规范,具有实践伦理性。

 

  日本原无文字、学校,儒学初传时在官廷中开办学问所,以学习儒学。大化革新后天智天皇时设立学校,在中央设大学寮(相当于唐国子监),地方设国学(“国”是日本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及大学寮别曹和私学。以传授学习儒学经典,市县明经道(儒学科),以“九经”,即《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孝经》和《论语》为教科书,其中以《孝经》和《论语》为必修。大宝元年(701年),宫廷和大学寮开始拜奠孔子,后仿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大宝律令》的“学令”规定的教授科目、考试内容都以儒学为主。

 

武士道的精神血脉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