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布艺贴画 世代传承 走向…
《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
南非天主教会推出世界杯…
教宗在主日念经活动中为…
抢先大陆一步 台要将甲…
普世教会庆祝第25届世界…
庆祝世界青年日25周年纪…
教宗在2010年传教节文告…
杭州要建世界第一大佛比…
世界各地将于三月二十五…
最新热门    
 
走向世界的“林黛玉”——裴钰先生访谈录

时间:2010-4-1 18:22:21  来源:不详
笔者:你是从《红楼梦》的海外传播问题这样一个边缘红学研究着手的,有人称你为“红学堂吉诃德”,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裴钰:《红楼梦》的海外传播问题,是我选择的一个分析样本。透过曹著在英语世界的170多年传播遭遇,大家可以清楚地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学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以及规律和未来——这是我研究的入手点。在此,我想先声明一下:有的人给我贴上“红学家”的标签,我感谢这份善意;但我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要远远超出“红学”范畴,我的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重建,文化传播研究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2008年,国内对“文化传播”还比较陌生。有人认为我研究英文版《红楼梦》,没有用处,浪费时间。所以,我一度被称作“堂吉诃德”,寂寞独行,爱好幻想。可我的著作《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震动了整个华文媒体。这股震荡波,从港台地区、东南亚和北美,倒流回内地,终于促使国人明白了一点,即当大国和平崛起后,中国文化确实面临着一个对外传播的问题。

 

政府也在逐步关注这个问题。2009年9月,国家“汉办”启动了“五经”英译工程,这是中国最基本哲学思想的对外翻译工程。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杨洁篪外长提到“当前,各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我们不仅要睁开眼睛看世界,还要注重自己在世界中的形象,这说明我国政府已经把“对外传播”提升到战略层面。

 

我在国内主流媒体上,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解读了杨洁篪外长的思想,提出了我们对外传播的新的根本原则,即要让西方世界对我们“看得懂,想得通,关键是后者。”举个例子,刘姥姥口念“阿弥陀佛”,这个口头禅应该译为Amitabha,这本不是翻译难题。但霍克斯偏偏译为Holy Name,将刘姥姥的个人信仰由佛教变为基督教,这就抹杀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虽然传播的范围大了,但传播的质量极其低下。这个例子就是文化误读的典型。

 

今年年初,我因对《红楼梦》海外传播研究的贡献,入选《中国日报》社主办的“2009年中国英语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这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这个研究方向的荣誉。仅仅两年,我的研究就摘掉了“堂吉诃德”帽子。这就是大国崛起所带来的一个强烈的震撼效应。

 

笔者:你对于当下中国红学研究有何评价?

 

裴钰: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红学研究受制于当前较为封闭的文化大环境,是“关门红学”。从学者到爱好者,绝大多数人都把研究的方向和精力放到了三大类:版本、考据和文艺批评,而且占据了垄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