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布艺贴画 世代传承 走向…
《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
南非天主教会推出世界杯…
教宗在主日念经活动中为…
抢先大陆一步 台要将甲…
普世教会庆祝第25届世界…
庆祝世界青年日25周年纪…
教宗在2010年传教节文告…
杭州要建世界第一大佛比…
世界各地将于三月二十五…
最新热门    
 
走向世界的“林黛玉”——裴钰先生访谈录

时间:2010-4-1 18:22:21  来源:不详
地位。而对《红楼梦》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遇到的误读难题,没能及时地给予关注,尚未把文化传播提高到应有的学术高度。《红楼梦》在海外传播了170多年,比红学本身的历史要长得多。比如,“红楼”一词,我们都知道并非“红色的楼”;但在英译本中,却都译为“红色的阁楼(庭院)”,这是一个传播中的文化误读案例。

 

有人认为文化传播研究难度大,周期长,成果出来慢;而我认为,进行文化传播研究并不是捞出国的机会和物质收益。我有一颗宁静的学术责任心,我做了,在海内外引起反响,能够拉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质量,能够给中国红学一个全球化的视野,这就是我的价值。

 

笔者:你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红楼梦》及中国文化。那么,就以林黛玉为例,老外眼中的林黛玉是什么样子?

 

裴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林黛玉在英译本中,被译为“Black Jade”,吴世昌先生指出,这个译名有一个引申义——黑皮肤的荡妇,并加以激烈批评。后来,霍克斯接受吴世昌的批评,改译为Lin Daiyu。名字虽然翻译正确了,但黛玉的“潇湘妃子”,被译为“River Queen(江河王后)”;潇湘馆译为“Naiad's House”,Naiad是古希腊的河边女神,是快乐、幸福的化身。这和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大相径庭,完全颠覆了林黛玉的悲剧之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对外传播。经我披露后,林黛玉在西方的传播遭遇,引起了华人世界广泛的关注,很大程度上触痛了华人的内心。我们寄希望于新的英译本继续对林黛玉进行修正。

 

笔者: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与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在英语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你怎样评价这两大译本?

 

裴钰:霍克斯译本是目前英语世界普遍流行的标准本,在英美世界的主流图书渠道发行,英语读者随手可以买到。译文达到了英文母语小说的水平,创造力极强,是生动性和艺术性最高的译本。比如,霍克斯准确翻译了曹著的书名,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这是众多英译本中唯一一个非常精准的英译名。但该本没有完整地保留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文化误读较多,比如将刘姥姥变成了一个基督徒。

 

杨戴本最大特点是译文严谨,对中国文化保留完整。但译文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均不足,属于《红楼梦》研究资料性的读物,影响力目前局限在中国内地。

 

一般来讲,普通读者阅读霍本为佳,而专业研究者适合阅读杨戴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