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各地复活瞻礼领洗进…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行参…
中国工商银行向西南旱区…
著名作家韩少华因病去世…
“证言与沉默”:日本女…
巴基斯坦伊斯兰学者委员…
中国的大众传媒在推动和…
中国宗教学者的历史使命…
漆画家乔十光漫谈中国漆…
“时名谁可嗣 父子尽贤…
最新热门    
 
中国文学有抗旱传统

时间:2010-4-10 11:34:05  来源:不详
 

用毒药毒死江中的扁头鱼,认为这也能使天降雨。

 

传说在古时还有一种祈雨仪式,人们以弩弓射入“龙潭”,以触动龙神,使之降雨。

 

按照普遍的“鱼龙混杂”和“鱼龙蔓延”之神话逻辑,现实中的扁头鱼,就这样充当了神话中的龙的替身,虚构的文学的屠龙叙事,在此变成现实的屠鱼仪式。至于射龙潭的神话模拟表演,也可看成是屠龙观念的一种较为温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对于农耕社会来说,最为常见的灾害莫过于水旱之灾。《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有关于殷商国王汤亲自祷于桑林求雨止旱的传说,真切体现着华夏农耕社会中文学的初始功能。而21世纪发表的新发现战国竹简书中,有两篇珍贵的抗旱禳灾作品标本——《鲁邦大旱》和《柬大王泊旱》。

 

这部新发现的先秦时代楚国作品《鲁邦大旱》,叙述的事件是春秋末期鲁国君臣之间关于禳灾的一次对话。不知姓名的楚国作者之所以书写这件鲁国的轶事,可能因为对话的主人公中有当时传媒中的热点人物孔子。据作品所述,当时鲁国遭遇严重的旱灾,最高统治者鲁哀公无可奈何,要求孔子为他出谋划策。孔子把旱灾的原因直接归结到国家法治是否健全。他说的意思十分明确:“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这是一句针锋相对的反问,其话里话外的意思加起来,就等于说“你不是叫我来帮忙么,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国家的大旱是由于(你)治国方面的赏罚不当造成的吗?”下面一句大部分残缺了,不知所云。但是仅凭这第一句的问法,孔子的勇气和底气就都已经和盘托出。在此要讨论的是孔子对天灾原因的看法,虽然突出表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是其基本的思路还是完全建立在天人感应的神话观念上。鲁哀公下面的一句话也残损了,但其追问如何禳灾的意思还是明确的。孔子的二次解答也很清楚:“俗民百姓知道要用祷祝的方式让鬼神保佑,却不知道政治法律方面的缺失如何弥补。如果(你)不吝惜拿出珍贵的玉圭玉璧和币帛来敬献山川鬼神,那就可以弥补赏罚不当引起的(罪过)……”

 

孔子的话中透露出春秋时期关于抗旱救灾的一整套宗教观念,又一次揭示出文学发生的现实功能性情境。祷祝活动是诗歌韵文体的文学发生的重要温床。从其消除旱灾的初衷看,可以称为一次禳灾仪式。仪式不光是拿出某些物质产品来祭献神明,还会有一整套社会认同的象征性程式乃至音乐歌舞表演。国人的演戏活动之始,当与此密切相关吧。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