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杨丹荷:“三年无改于父…
杨丹荷:同机逃离的文化…
最新热门    
 
杨丹荷:“君子”、孔子与“君子儒”及“和谐社会”

时间:2010-5-26 11:11:34  来源:不详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孟子指出,“君子”是治国安邦的人才。“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君子是仁义道德价值的实践者,他们的德行和人格榜样,能够正人伦,兴道德,和家安国,使天下太平,“孰大于是?”在孟子看来,君子对国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般体力劳动者。

 

  “儒”这个文化群体在“道术为天下裂”即传统“内圣外王”之道断裂的春秋时期才出现,其历史远远晚于“君子”。“儒”是“礼崩乐坏”时期出现的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的人,是文艺复兴者。《庄子·外物》有“儒以诗礼发冢”的寓言故事,反映出“儒”是传统礼乐文化的继承人;《庄子·田子方》中“庄子见鲁哀公”的故事反映出儒者的另一特征是博学,儒上“知天时”,下“知地形”,能够“事至而断”。庄子对“儒”的看法,与《礼记·中庸》关于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的记述完全一致。

 

  最早出现“儒”字的文献是《论语》。在《论语》中,“儒”字的出现和“君子”“小人”相连。《论语·雍也》记载,孔子告诫他的学生:“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可见,孔子将“儒”者(即掌握了传统文化的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作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儒”是“劳心者”,传统的“劳心者”属于“君子”阶层,孔子将“儒”作了君子与小人之分,说明他的区分标准不再完全遵循家族血统和“劳心”与“劳力”的社会角色分工,而是主要依据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有文化知识与技能者,是“儒”,但“儒”并不一定是“君子”,“君子”必须有德,“儒”是有才者,“君子儒”是德才兼备者。

 

  德才兼备的孔子本人堪称典范“君子儒”。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全面继承了三代优秀文化;他以实践弘扬传统仁义价值、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是传统君子文化的传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是宋国没落贵族的后裔,他祖上本是传统“君子”阶层。孔子“生而叔梁纥死”,幼年丧父,少年失母,年少时“贫且贱”,家境困窘,遭人轻慢,由没落贵族“君子”沦为贫贱“小人”。《论语·子罕》记载孔子自称“吾少也践,故多能鄙事”。他做过“料量平”、“畜蕃息”等卑微“小人”职业。孔子从贫贱中崛起,勤奋学习,博闻强记,使自己成了一名大“儒”;他品性善良,刚健中正,富于修养,是有德“君子”。在人生逆境中,他“人不知而不愠”,“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怨天不尤人,不抱怨命运不公,不责怪环境不顺,不怨恨他人不了解自己,积极乐观,一生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以德配天。他自述“十而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艺”即当时儒者所掌握熟悉的古代文化(其主要内容是礼乐,还包括射御书数)。所谓“游于艺”,指孔子靠“艺”谋生,但是他的人生理想是“道”,即要将仁义之道推行于天下,治国平天下,开创和谐社会;他立身为人的基础是“德”,即他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而他的根本精神是“仁”,即他“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境界。

 

  博学的孔子年纪轻轻就成为“人师”,一生从事教育长达四五十年。他“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民间的大教育家。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被称为“儒”,这个知识群体所承传的古代文化,被称为“儒家文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