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五大宗教江西庐山共建祈…
今人眼光与千古覆案:评…
一辈子奉献给中国人的石…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
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一行到…
十大考古发现献给文化遗…
聚焦文化遗产日:非遗保…
6月11日 戊戌变法开始 …
宁夏大学研究成果再次印…
十大考古发现献给“文化…
最新热门    
 
中国文化中的“道”——杨国荣教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讲演

时间:2010-6-13 11:57:27  来源:不详
nbsp;  

四、“君子不器”: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

   

    道的含义,同时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总是内在地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

   

    对中国文化而言,道除了化为具体的实践智慧之外,还涉及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后者进一步指向人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孔子已指出:“志于道”。“志”意味着确定并朝向一定的目标,“道”则表现为一定的价值理想。所谓“志于道”,也就是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道”(一定的价值理想)作为内在的目标。

   

    在“道”的引导之下培养完美的人格,其具体意蕴是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可以联系孔子的另一论点。在谈到君子时,孔子曾指出:“君子不器。”“君子”即完美的人格,“器”则指特定的器具。所谓“君子不器”,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意蕴:第一,不能把人等同于物,第二,不能把人限定在某一个方面。换言之,君子作为理想的人格,既具有人之为人(不同于物)的规定,同时又包含多方面的品格,而不能成为单一化、片面化的存在。

   

    从价值的层面看,理想的人格同时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形态,后者同样与道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如前所述,“道”既是存在的原理和世界变化的法则,又表现为人道(价值原则、社会道德理想等等);既内在于世界本身,又是指向世界的具体真理。不论处于何种形态,道都以真实性为其内在规定:作为真实的存在或对存在的真实把握,道首先呈现真的品格。与真的品格相联系,道同时又涉及善。作为人道,道体现的是人的价值理想、文化理想、社会理想,后者内在包含着对善的追求:建立理想的社会,意味着实现广义的善。在天道层面,道似乎与善的追求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从人的实践活动来看,天道同时又为人的价值创造提供了根据:天道包含存在的内在法则,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则离不开这种普遍法则的引导,而价值创造本质上表现为善的追求。在这一意义上,道无疑又与善紧密相关。同时,道又和美相联系。在中国文化看来,天地有自身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里的天地,内含天地之道,从天道层面来说,天地之道蕴含着美的意义。同样,在人道的层面,中国文化也一再把人道和美联系到一起。人道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人格之美。中国文化常常把“仁、智、勇”看作是人的理想品格,而“仁、智、勇”的统一,同时又被视为“道之美”。可以看到,以“志于道”为前提,真善美之间彼此相通。真善美的这种统一既为人格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根据,又构成了理想人格的价值内涵:以道为指向(志于道),人格之境具体便展开为真善美的统一。

   

    完美的人格不仅表现为内在的品格,而且总是形之于外并体现于外。后者不只是涉及外在的形象,而且具体地展现于行为过程之中。这里就涉及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从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看,问题又进一步关涉“道”的内涵。前面已提及,“道”的原初含义之一是“道路”,道路又可以引申为行走的意思,所谓“道,行之而成”。道又有言说之意,并体现为真理。与之相联系,道的追寻内在地包含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无论是言说,抑或真理,都有如何具体落实和践行的问题。道所内含的如上含义,同时也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总是内在地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这是中国文化所反复强调的,这种观念同时也是“为道”的题中之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