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曹操最后的安排(1)
“曹操墓”的喧嚣源于学…
曹操墓中的女人是谁
曹操墓有四大“疑团”待…
作家倪方六逐批“挺曹派…
作家倪方六逐批“挺曹派…
作家倪方六逐批“挺曹派…
作家倪方六逐批“挺曹派…
曹操高陵二号墓发现玉珠…
专家称河南安阳大墓非曹…
最新热门    
 
曹操最后的安排(2)

时间:2010-6-18 11:41:49  来源:不详
从《终令》到《遗令》 
  早在去世前两年,曹操就颁布了一道《终令》,即遗嘱,安排身后之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在这份遗嘱中,曹操将自己的后事安排得十分详尽:因敬仰战国时的水利专家西门豹,他希望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位于今安阳市安丰乡)比邻;墓地要建在贫瘠的土地上,地势要高,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不做任何标记;周围还要留出足够的空地,好让有功之臣死后葬在他身边。
  公元220年,曹操在临终前,又颁布了《遗令》:“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这份最后的交代,除了再次要求被葬在西门豹祠旁边,还明确地要求“一切从简”——给他穿平常的服装下葬,不要陪葬金玉珍宝,文武百官不要大举服丧……在《遗令》的最后,曹操还表达了对亲人的依恋,希望家人日后常常登上墓地附近的铜雀台,眺望他的陵墓。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66岁。曹丕遵照遗嘱,将父亲的遗体安葬在他生前指定的位置。
    “七十二疑冢” 
  从曹操颁布的《终令》和《遗令》中可以看出,他从来没想过要隐瞒自己陵墓的位置。
  公元645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从长安(今西安)出发,亲征高句丽。途中,他拜谒了曹操墓,并亲自作了一篇题为《祭魏武帝文》的祭文。由此可见,那时,曹操墓的位置并非秘密。唐代中后期编纂的《元和郡县志》,也明确记载说,曹操的墓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30里处,与西门豹祠相距约15里。这一记载,与2009年年底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曹操墓”的位置吻合。
  到了宋代,史书上对曹操墓的记载,突然变得语焉不详。后世有学者推测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曹操墓附近的彰河泛滥改道,把墓地给冲毁了,导致宋人无处寻觅。
  与此同时,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开始出现。南宋地理专著《舆地纪胜》,首次采用这一说法:“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此后,“七十二疑冢”逐渐被演绎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曹操为了防止后人盗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出殡时,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72座墓室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七十二疑冢”发生的故事,越来越离奇。南宋和金对峙时,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汉自居,谩骂金朝是“夺权窃国的曹魏”。挨骂的金朝就干脆就以曹魏为正统,每年祭祀曹操。但当时,已无人知道曹操墓到底在哪里,金人于是将错就错,对72座疑冢统统祭奠一番。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在修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描写。就这样,传说成了“遗命”,“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更加深入人心。
  从晚清至民国,漳河两岸的72座疑冢,大多被人盗掘过。但据专家考证,它们都是北魏、北齐时代的墓地,与曹操毫无关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