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考古新发现背后的故事:…
浙江省文物局领导考察湖…
钱汉东:怀念田野考古学…
曹操墓发掘与盗墓 科学…
考古学者判断天池山发现…
高陵考古队回应热点疑问…
南澳I号水下考古现场:…
2009年10大考古新发现
曹操墓在安阳受质疑 考…
曹操墓在安阳受质疑 考…
最新热门    
 
别让考古变秀场——社科院研究员、安阳考古队队长唐际根访谈录

时间:2010-6-29 11:17:37  来源:不详
> 

  记者:科学精神是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缺失的灵魂。考古界亦然。您怎么看待考古学应该具备的科学精神?

 

  唐际根:我想今天谈“科学精神”,是由最近有学者对曹操墓的质疑而引出来的。

 

  科学精神的根本内容应该是“实事求是、探索真理”。一要占有材料,二要探索问题。拿曹操墓的讨论来说,要想否定曹操墓,就该拿出否定的证据来。探索问题,是指考古学不能停留在“罗列发掘品清单”的水平,而是要将真相告诉大家。所谓“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绝不等于只复述材料而不研究问题。

 

  最近有学者呼吁:学术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材料,缓作结论,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哗众取宠。毫无疑问,这些话都是对的,都是科学精神的表现。但是,如果仅仅以“科学精神”为名,在不确切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对学术活动或者学术成果进行指责,这也是学术界的悲哀。

 

  当前,学术界存在两种学术不端:一是曲解资料胡乱放话;二是拿学术当秀场,不脚踏实地研究材料,蓄意炒作。前者很容易被揭露,后者却尚未引起大家重视。但两者都不容于学术殿堂。

 

  记者:1925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此次曹操墓的确认,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的?

 

  唐际根: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的确定,靠的正是地下证据与文献证据的合理“关联”。西高穴二号墓的发掘成果提供了一系列线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确认墓主身份的“证据链”。

 

  这条证据链的环节包括:墓主人葬于东汉末年(墓葬结构及出土文物都支持);有帝王一级身份(墓葬的规模、规格以及墓中出土的尺寸超大的圭、璧可证);生平可能与邺城相关(墓葬东30里有故邺城);死后称‘魏武王’(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的石牌可证),去世后不久又被称为‘魏武帝’(后赵鲁潜墓志可证);男性,死亡年龄在60岁以上(人骨鉴定)。墓主人有过丰富军事经历(墓葬中出土有铁铠甲和铁刀),也是位“舞文弄墨”的角色(墓中有石牌刻“书案一”,并有陶砚同出);墓主人用过铁刀(墓中出铁刀);而且生前曾经用香(墓中有石牌刻“香囊卅双”);墓主人生前有头颈病或头颈不适(随葬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文献中的曹操死于公元220年,正是东汉末年;曹操享有帝王级身份;西高穴二号墓东30里的邺城正是曹操成就事业之地;曹操以“魏武王”谥号下葬,但死后仅8个月由于其子曹丕称帝,他被尊为“武皇帝”,因而获“魏武帝”之称。他去世时享年66岁。曹操戎马一生;喜爱文学,登高必赋;他打制过“百辟刀”,而且生前用香;更特殊的是,他患有头风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