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读书不肯为人忙——陈寅…
凤凰古城为国学大师陈寅…
也同欢乐也同愁——节选…
国学大师陈寅恪提“爱情…
陈序经当年“抢救学人”…
梁启超陈寅恪风貌再现 …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
胡适与陈寅恪:力荐对方…
周一良:我所了解的陈寅…
大师陈寅恪:柳家既负无…
最新热门    
 
陈寅恪诞辰120周年:怀念是最好纪念

时间:2010-7-7 10:31:17  来源:不详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的再版。而陈寅恪先生解放后所著的书稿交付到中华书局之后,便如同石沉大海,要等“上面”的批准才能出版。而“上面”经常要求陈寅恪先生对书稿做出这样或那样的修改,这是他坚决不能接受的。蔡老师回忆说,陈寅恪先生自己曾多次说过,他的书三本都叫稿,就是准备以后还要改。但以陈寅恪先生的风骨,绝对不会因为要出书就会屈服别人的意见或命令而去修改自己的观点。

 

    在物质上给予极大的优待,但却是不能出版新书,这也是当时那种特定年代的特殊现象。陈寅恪先生晚年的心境确实一片悲凉。呕心沥血完成的《柳如是别传》却无法刊印成书。1965年,陈寅恪写下这样的诗句:“纵有名山藏史稿,传人难遇又如何。”担心绝学失传是他心中真正的悲哀。

 

    文革爆发前夜,在举国混乱、人人自危到来之时,1966年7月中大校园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再次严重冲击了陈寅恪先生,并迅速淹没和吞噬了陈寅恪先生,他在生活上所受到的种种待遇基本取消;1967年随着陶铸的突然“倒台”,一直受到陶铸保护的陈寅恪先生处境更为凄惨,可谓雪上加霜;1969年初,陈寅恪先生一家被勒令搬出东南区一号二楼,在那里陈寅恪先生已经生活了16年。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陈先生形如脱骇,不再说话,早已失明的眼角不断有泪水流出。1969年10月7日清晨5时许,陈寅恪先生走完自己79年的人生旅途。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陈寅恪先生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所遭受到的摧残和折磨,于今日的我们,已经无法想像。

 

    在陈寅恪先生去世11天以后,远在英德干校劳动学习的蔡老师姜老师等历史系的教师们在当天的《南方日报》(1969年10月18日)上看到陈寅恪先生去世的消息。“当时的心情很平静,因为我们都已经料到老先生熬不了多久了,环境那么糟糕,他又是一身的病,不可能撑下去的。我们甚至觉得很庆幸,他走在师母前面了,否则会更惨。”回忆40多年前的那一刻,蔡老师黯然地说道。

 

    后来很久他们才知道,在陈寅恪先生离世后,同样是疾病缠身靠药物支撑的师母唐筼停止服药,45天以后71岁的唐筼离开人世,到九泉下追随她挚爱一生的丈夫。

 

    作为陈寅恪先生在中山大学度过最后岁月的见证人之一,蔡老师所著的《仰望陈寅恪》(2004年出版)一书《金明馆里的文盲叟》一文中是这样概括陈先的最后20年的:

 

    陈寅恪先生在康乐园度过的最后二十年(1949-1969),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大体而言,这个被他本人称为“栖身岭表”的时段,并不是寒气逼人的漫漫长夜,其间也有阳光和欢乐,尽管悲怀时有流露。至于“白发书生神州泪”,毕竟是生命落幕之前的短暂场景,而且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遭遇。和同时代人相比,可以说他活得有尊严,也死得有尊严。尽管海外学者对“陈寅恪之死”议论纷纷,但亲身经历过“史无前例”的暴风雨的人,却感受到在天翻地覆的1969年,一位学者的死讯能够见报,虽不算殊荣,也可算殊遇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