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印尼:新闻记者呼吁司铎…
赵朴初:新中国佛教的领…
单霁翔委员等:新时期应…
寒潮黄色预警:新疆及西…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
2009年10大语文差错:新…
成中英:新时代儒学何去…
1949年政协会议:新疆代…
史海回眸:新中国打击地…
上海徐汇区:新学年开学…
最新热门    
 
孙逊: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时间:2010-7-22 17:41:07  来源:不详
我们对原著的关注,进而达到推广和普及经典的目的。新版《红楼梦》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它注定会成为《红楼梦》改编史上一部无法绕开的作品,就如同以前的越剧《红楼梦》、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一样。

   

忠实原著,到位

   

    看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它是“正说”,不是“戏说”、“歪说”,即作者是抱着对原著敬畏的态度,进行阐释和再创作。其中,主创人员忠实于原著——这里主要指120回本原著的改编原则,形成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一大特色。

   

    众所周知,87版《红楼梦》的一个特点,是在曹雪芹原著80回以后完全抛开了高鹗续写的后40回情节线索,吸纳了红学研究中的探佚学成果,重新编撰故事和人物命运结局,其中包括宝玉、凤姐等一度被捕入狱,丫头小红设法“狱神庙慰宝玉”等故事。这一尝试应该说取得了成功,它不仅使观众看到了另一种面目的《红楼梦》,而且普及了红学研究的成果。

   

    在红学研究中探讨前80回和后40回的思想艺术差异是必要的,但在改编为影视作品时过分强调两者的差异则是不可取的。更何况后40回确有不少精彩的篇章,诸如黛玉之死、众姐妹离散、贾府抄没、宝玉出走、雪地拜别,无论是情节的设计和描写,还是环境氛围的渲染,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新版电视剧确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在这些地方都有精彩的演绎和不俗的表现。

   

    新版《红楼梦》的忠实于原著,集中体现在它用了大量的小说正文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并用字幕打出。《红楼梦》的语言堪称我国古典小说之冠,其中人物对白尤其生动传神,如果按照今天的习惯随意改动这些对白,不仅会味同嚼蜡,而且会从根本上失却了人物之神。新版电视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所有小说中堪称经典的那些对白和词语,它都一个不漏地保留了。还有人物的内心独白,《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视心理描写的,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之笔,在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时,往往总不如诉诸文字的心理描写来得细腻,真切。新版《红楼梦》在这方面做得尤其出色,诸如宝黛二人感情冲突时的内心描写,宝玉在平儿遭冤时的体贴和同情,都用了有关小说正文作旁白,深化了人物的情感表现,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有一种旁白是原来小说的叙述语言,为了使观众明白情节的过渡和转换,在镜头推进或画面切换时加上这类旁白也是很必要的,如“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集,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手法,应该说效果也是不错的。正因为此,其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以前的87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影视作品往往作为“经典代读”的今天,这种回归小说文本的努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忠实于原著?笔者认为,所谓忠实于原著,应是忠实于原著的精神,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似;更不是对原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作为视觉艺术和综合艺术的影视,理应充分调动其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其特点和长处,否则,便有可能使影视变成小说的图解。新版《红楼梦》忠实于原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处理手法也相当不错,但总体上缺少对原著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阐释,以及对时空的重新处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